香港商报4日讯 关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论有了新的进展:3月1日,崔永元公布了自费100万元拍摄的赴美考察转基因纪录片,片长68分钟28秒;3月3日,握转基因作物调研数据的他表示,将以提案形式,展示国内一些地方滥种转基因农作物的证据,而且将继续调查国内滥种转基因作物的问题。
他还希望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聊一聊转基因。他更在媒体前向农业部发起“挑战”:“我希望在我结果(年底)出来前,农业部会先有个结论,这样才显得他们负责任。”看来,崔永元已经不仅仅是要和方舟子争论了,他希望更多方面的相关方也能介入到这场争论之中。
委员就该敢于放炮
2013年,转基因二字在中国乃至世界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辩论。日前,崔永元将去年年底赴美拍摄的转基因纪录片传到网上,当晚的播放次数已超过100万次,可见公众对这一话题的关注热度。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感谢崔永元与方舟子展开的争论。这个争论和引发的广泛关注至少说明了当今的中国,已经不是那个饥不择食的时代,不是不管好坏先填饱肚子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人们之所以高度关注转基因问题,实质是在关心自己的食品安全问题,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甚至是在关心自己下一代能否健康存在的问题。所以,崔永元在国内到处调研一些地方滥种转基因农作物的问题,到国外考察、拍摄关于转基因的专题纪录片,都是非常得人心的。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他将这个问题形成提案提交两会层面,更是普通群众所希望看到的。
作为政协委员,不能只知道热烈鼓掌、点头称是,在许多重大的公共问题上,就该替公众发声,敢于张扬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与监督权。希望我们的身边能出现更多像崔永元一样“轴”的代表委员。
农业部何时能登场?
但是,人们在网上看到崔永元拍摄的转基因纪录片后,还无法明确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问题。而现在关于这部纪录片的争论又开始了,看来,人们距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更近了,而是更远了。
这是因为:第一,崔永元赴美考察转基因的纪录片无论拍摄得怎样,终归是其个人行为,没有官方授权,也不代表官方。而在正统意识非常强烈的中国,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官方;第二,他和方舟子的争论也是个人与个人的争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个人的结果;第叁,有人指出此纪录片从採访对象到採访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也会让人们更难对此作出判断。
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已经快一年了,人们在这场论争中发现,有一个角色在缺失,在作壁上观,在当看客,这个角色就是政府。既然百姓如此关注这个问题,既然这个问题关系到百姓的健康和幸福指数,那就不应该总是让小崔来自费做这个纪录片,我们需要有担当的政协委员,更需要有担当的政府。本届政府强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转基因问题有个明确的说法就是民之所望啊,那我们的政府何时来有所作为呢?
所以,崔永元开始“挑战”农业部才是真正的找准了对象,不然,你即使和方舟子争了个天昏地暗的,还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不是个人与个人之争?希望崔永元与方舟子之争能是一个好的开头,接下来这场大戏,还是应该让政府来当主角。因为这个主角,可不是谁想当就可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