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锐观察:李克强对官话、空话和废话感到厌恶和反感

2014-03-06 07:40:15| 来源:大公网| 我要分享
字体
||
一名李克强的老同学曾告诉我说,“克强是非常懂得经济理论和法治主义的,他也清楚地明白,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有多重要”。
  编者按:2014年两会期间,旅美的日本学者、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加藤嘉一,以第三方的视角为大公网独家撰写了他在大洋彼岸对中国两会的观察和思考。本网在“加藤两会锐观察”专栏接连刊发,欢迎交流。此为第四篇,加藤谈谈他感兴趣的“两会”话题。 

  看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各种数字与政策目标,大家讨论得已经很多,怎么解读,评价它,则只好慢慢来。

  作为一名老外,我很好奇,在当前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李克强总理在讨论,企划,实施,评估经济政策这一自己所管辖的拿手领域,其发言权和决定权究竟有多大。据我对决策环境的普通理解,“过大”和“过小”都成问题,还是能够吸纳党内外,甚至海外人士的各种建言献策的前提下,即开放公正的环境下,强有力地实施政策,即发挥领导力,是比较理想而值得期待的。

  我在李克强的发言中听到“互联网金融”这一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一项。据悉,最近李克强邀请马云、马化腾等人士到中南海座谈,向他们咨询业内情况,并加强感情和沟通。

  我无法知道中共高层对“互联网金融的公开重视”是马云说服李克强的结果与否,但至少从看得见的近况看,李克强在决策过程中的状态是趋于开放,公正的。

  李克强在北大读本科期间努力学习法学理论,并主动翻译一些西方学术作品。我也曾经若干次从在北大与李克强一起读书的人,以及与李克强一起工作过的人听到李克强总理是如何重视市场和制度维度的。

  一名李克强的老同学曾告诉我说,“克强是非常懂得经济理论和法治主义的,他也清楚地明白,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有多重要”。

  我个人判断,李克强是抛开姓社姓资和意识形态的优劣,善于吸收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制度和思想的中国公民。衷心希望李克强师兄能够本着北大精神,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全世界的北大校友都会为您加油,并为您感到自豪的。

  重视市场化和城镇化,强调结构改革优先于增长本身,对于环保和节能的格外重视也表明李克强总理对“发展”两个字的态度至少是立足于长远和健康的。

  我在两天前大公网专栏里提到:“我很想看看李总理的状态”。

  听了他的报告之后,现在我对他状态的感觉(只能是“感觉”,而无法量化地表达)是,他既没有朱镕基前总理那样强悍的表现,也没有像温家宝前总理那样的一种亲和力,李克强显然具有平民出身和北大毕业的风格,谈到真正有知识内涵和实际内容时不知不觉带着“劲儿”表达自我的,学者型兼制度派政治家。

  反过来讲,李克强对那些中共自以为是的官话、意识形态的空话、以及无法靠逻辑和根据支撑的废话感到天生的厌恶和反感。他当然没有表露出这些情绪,毕竟是国务院总理,他始终保持理性与克制,个人的喜好不可能也不应该影响他的公共表现。

(作者 加藤嘉一为旅美的日本学者、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 责任编辑:宋代伦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 繁体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