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暗批”日本,说“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
中国领导人在两会这样内政场合,又是在外交问题上,那样赤裸裸地批评某一个国家,在我看来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中共高层不仅高度重视对日关系,还把它视为有可能影响中共统治合法性和稳定性的潜在威胁。
我同意美国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政府学教授裴敏欣的看法,根据财经网的报道,他认为,2014年中国三大挑战为经济改革、反腐运动、以及对日关系。
据我观察,这三个领域一律不仅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基本蓝图,倘若处理不好,有可能威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权力。因此,李克强务必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这一最高级别的领导讲话中提及它,通过“暗批”这一在某种意义上比“痛批”还严厉的方式去牵制日本。
日本媒体也注意到这一不寻常的现象。
日本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约1000万)3月6日一篇报道的标题为“中国把两会利用为对外宣传,陆续批评日本”,里面提到了李克强,以及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对日本的批评。
我也注意到,日本政府也警惕,并“暗批”刚刚被公布的中国2014年国防预算(8082亿元,同比增长12.2%)。那么,今天日本对华舆论基本处于围绕“中国政府利用两会这一国内会议批评日本这一对外政策的对手”和“中国的国防预算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且其内容很不透明”两个点而展开,引起议论。
我个人观察,日本人整体来说比较积极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反腐运动,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经济改革。我也曾多次与日本政界、商界、知识界等人士讨论过“如何评价习李新政权?”的问题。倘若涉及到对外关系,尤其是对日关系,大多数日本人把习近平视为“强硬派”(比如设定防空识别区,对东海和南海的进攻性态势),认为“习不会在对日关系上做出任何妥协,无论是领土问题还是历史问题”。
此外,不少日本人记得,2013年5月,刚刚就任国务院总理不久的李克强在德国波茨坦表示说,“我要特别强调,《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指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等岛屿归还中国。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不允许破坏、否认这一战后的胜利果实…任何否定或者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
那个时候,日本人之间讨论“中国领导人开始利用各种各样的国际场合给日本施加压力,展开国际舆论战”。那么,此时此刻,日本人之间正在讨论“中国领导人开始利用各种各样国内场合批评日本,进一步把对日关系政治化。”
作为一个曾生活在中国将近十年的日本人,我不得不认为,当今围绕日中关系的舆论环境是消极而难以改变局面的。在此形势下,两国领导人和政府恐怕难以做出积极的,或者善意的妥协,以便改善双边关系。期待已久的日中首脑会谈似乎比做梦还遥远。
未来一个焦点是11月将在北京召开的《APEC会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点名提到搞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的重要性,并把它提升至2014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
问题是,假如未来半年多的时间内日中关系得不到基本的改善,那么到时候中国领导人如何迎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若请他来,不太可能不握手,就自然成为一条重大新闻。那么,若不请他来,可以不握手,但必然成为一条更为重大的新闻。
中国对日外交恐怕也面临两难。
(作者 加藤嘉一为旅美的日本学者、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