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讯 据新华社报道,世界通过两会了解中国,媒体通过新闻中心获得海量两会资讯,两会新闻中心可谓中国缩影、世界焦点。全国两会收官在即,昨日为人大闭幕前一天,近200名国内外记者参加了新闻中心最后一场记者会,为挖掘两会新闻冲刺。一名美国记者说:“我不敢相信两会就要结束,我还想做很多选题。”另一位外媒记者表示,中国的变化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5日到12日,8天来的活动提供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信息。从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谈中国经济合理区间,到外长王毅开场主动对马航失联表示揪心,从记者“七棒接力”追问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雾霾治理,到央行行长周小川回应人民币国际化,每一场记者会围绕的主题都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热点。
奇招突围 鲜色外套吸睛
“记者会信息量很大,中国高层在这里面对面详细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澳洲广播公司记者斯蒂芬.麦克唐奈说。
占座、堵主席台、高喊再给一个机会,是记者们的“必备杀手段”。如果记者会9点开始,那么可能早至7点,最容易被主持人看到的中区前三排和靠过道的座位就已被人捷足先登。记者们甚至“抱团”轮流替彼此占座。
境外媒体摸着了大会希望照顾不同记者采访需求的原则,总是在起立举手的同时大声喊出自己来自哪里。澳洲记者垄露丝每天穿红色、橙色或是粉色西装外套,希望以鲜艳的色彩吸引主持人的眼球。
最后的机会在记者会结束后。前三排记者以百米赛跑一般的速度冲到主席台前,希望嘉宾继续回答自己准备的问题。在商务部记者会后,因为蜂拥围堵的场面过于“盛大”,还使前排几名女记者跌倒在发言席前的花盆上,所幸人没有受伤。
斯蒂芬.麦克唐奈说:“任何关心国际新闻的澳洲人都关心中国两会。中国的变化已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说,中国人眼里的国内事务已成为外国人关注的焦点。
盼场地更大 限制进场人数
俄通-塔斯社5位记者参与两会报道。记者基里洛夫说:“读者不再只关注大熊猫,而是对中国经济和外交倍感兴趣。”他说,报道中国经济政策能为俄罗斯发展经济提供思路。
不少记者每场记者会必到,他们当中有采访两会多年的“老人”。看到新闻中心服务逐步完善的同时,他们也提出改进建议。麦克唐奈已连续7年采访两会。他说:“与往年相比记者会场次越来越多,这非常好。”但他希望考虑到外国记者数量逐年增加的情况,给记者会安排更大的场地,或限制进场人数以保证采访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