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13年11月,李克强出访罗马尼亚推介“中国装备” 资料图片
大公网3月14日讯(记者贾磊)2013年,李克强在外访中时刻不忘推介“中国制造”,为中国高铁、核电等装备代言,又亲自参与推动中欧光伏贸易争端的解决,充当“调解员”。今日记者会上,李克强称推介中国产品、维护中企海外正当权益,是作为中国总理“份内的事”。他强调,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实现与世界市场的互利共赢。
装备走出去可互利共赢
泰国、罗马尼亚、匈牙利……李克强在出访中不放过任何机会推介包括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装备”,向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产品优势和中国投资的机会。
“我去年访问中东欧的时候,曾经跟他们的领导人说,如果你要建高铁、核电,在同等质量下,用中国的装备可能是建设最快、成本最低的,我有这个底气。”李克强在记者会上自信的说。
他指出,中国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中国装备的很多零件和技术是全球采购,中欧和相关方面就装备走出去进行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勿因小个案丢掉大买卖
2013年,中欧就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和解。李克强推动解决了这一涉及200多亿美元、40多万人就业的争端案,赢得了上任后的首场经济外交的胜利。
李克强今日就此回应说,中欧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规模很大,摩擦难免发生,但是只要相互尊重,妥善协商,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光伏案的解决就是成功的案例。“我可不希望因为个案,而且比例很小,来丢掉“中欧是最大贸易伙伴”的帽子。”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中欧双方贸易额是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2.1%。
他指出,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投资便利化。中欧企业相互进入、相互投资是大趋势。中欧正在进行投资协定谈判,相信在谈判进程中只要对等、公平、便利地推进,为企业创造条件,中欧的相互投资额会不断攀升,经济融合度也会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