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3月14日讯 据联合早报网报道,中国交通部的“大部制”改革一年来基本成型,形成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的交通运输大部门(“大交通部”)管理架构格局,意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同时打破交通部、铁道部、民航局之间分割的局面。
有关“大部制”改革方案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出台,涉及铁道、食品管理等六个领域的约18个机构受到影响,职能被重新划分,组建新部门,其中又以铁道部被分拆最引人关注。
铁道部拆分后将“政企分开”
铁道部经常被中国媒体称为“铁老大”,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的顽疾,权力集中又缺乏外力监督,容易产生以高效率来掩饰高腐败的现象,甚至连国务院机构改革都动不了它,直到2011年,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落马之后,铁道部并入一事终于被提上日程。
根据去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去年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铁道部属下的业务与监管职责将被分拆为三个部分,分别交由交通运输部,以及新设的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管理。
铁道部拆分之后实行政企分开,行政职能划归国家铁路局,新成立的铁路总公司则企业化运作。有舆论认为,从管理角度上讲,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变得更为清楚。
不过,接受本报访问的独立时评人士邓聿文指出,铁路局并到交通部之后,反而出现一个怪象,那就是铁路总公司成了部级单位,铁路局反而是副部级单位,副部级单位监管一个正部级,因名不正言不顺而导致职能无法有效整合。
受访的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则透露,“大交通部”的合并还不是很理想,铁道部虽然被消化掉了,但民航总局还是比较独立,还未完全做到“政企分开”、行政管理与商业运行分开。
在2008年提出的“大部制”改革由时任副总理李克强主导。作为国家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大部制”改革表面上是机构调整,减少政府职能重叠交叉,背后实为权力的调整,以做到“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市场及社会干预。
中国媒体昨日报道,交通运输部前日发文称,经过将近一年的工作,各项调整工作已基本到位,标志着交通运输“大部制”改革落实工作顺利完成。
交通运输部表示,部机关先后制定印发了改革实施方案、内设机构主要职责、处室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明确了改革实施工作的具体安排,确定了机关各司局的主要职责、人员编制、司局级领导职数以及处室设置,建立和明确了部与管理的国家局之间的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
专家:打破交通铁道民航分割局面
《京华时报》引述业内专家分析称,这样的“大交通部”成型以后,实现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关于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明确了交通运输部与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
在铁道部被拆分之外,外界关注电力、金融等垄断领域是否也将进行行业改革?“大环保部”是否设立以加大力度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许耀桐分析指出,此轮体制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将从27个部减至25个,本届政府这一轮的“大部制”改革大致就是如此,接下来不会有大动作,估计要等到下一轮五年之后才会再调整。
许耀桐说:“大部制改革要坚决,但也要通盘考虑,不能匆匆忙忙的,成熟了下一步可以推出来,障碍肯定是有的,就是各个部门的利益,谁都不想被消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