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邵宁。南都记者刘有志摄
原标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接受南都专访,表示国资委应划清权力边界:
“买卖资产企业自主国资委不能批”
人物简介:邵宁曾于1969年1月在陕西延安插队,1978年4月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取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到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经贸委工作。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时,邵宁担任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直至2013年9月。
邵宁任国资委副主任10年期间,主管国资委的改革局/改组局、分配局和规划局,完成了一系列央企改革重组工作。3月12日,已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的他接受南都专访,笑称自己已是(国资委)“外部人士”,对现在内部诸多事情已不知情。近一个小时采访中,他没有回避任何敏感问题。对于国企改革,他坦言改革要划清国资委的权力边界。对于外界多认为国企特别是央企是利益集团的说法,他认为是误解:“中国是官本位,企业领导人的帽子拿在政府手里,企业对政府的指示唯恐做不好,怎么可能去要挟政府?”
谈利益集团“央企是利益集团”是误解
南都:政府工作报告说,“制定非国有资本参与中央企业投资项目的办法,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但真正敢于进入上述领域的民营资本仍不多,如何解决?
邵宁:这些领域的价格都是由国家定价,定得低赚不到钱,没人来投资;定价高,回报丰厚,谁能进入谁不能进入,需要有透明的、公正的程序。否则会引发另外一些问题。所以这些领域能做到什么程度,关键是政府定价和准入机制的透明公正。
南都:你如何看待大家针对改革中的“利益集团”这一说法?
邵宁:很多人觉得国有企业、央企是利益集团,这实际是很大的误解。因为中国是官本位,企业领导人的帽子拿在政府手里,企业对政府的指示唯恐做不好,怎么可能去要挟政府?
南都:打个比方,有个国有行长曾是某领导的秘书,他去申请项目就很容易批下来。
邵宁:这有可能。但这是官场本身的问题,潜规则问题。不是因为这个行长的职位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之前的秘书身份。
国外的大企业往往出现利益集团,这很容易理解。这些企业是私有的,政府拿它们没有办法;这些企业的经济实力很大,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也很大。而中国的国有企业长期是政府的附庸,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其独立的经营主体的地位已经完全确立。国有企业领导的选任就是“一张纸”,今天说你是就是,明天说你不是就不是。这和国外企业的情况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