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秀莲 看罢电影《东京家族》,感慨良多。 城市人总是忙碌的,于是,忙碌成为最佳挡箭牌。电影中的三个儿女,得悉父母登舟楫赶火车来访,不感兴奋,反觉厌烦,尤其是最得父亲宠爱的女儿。大儿准备带一家郊游,突然病人急召,临时取消行程,小孙子生气得扔东西,因为这医生爸爸的承诺,老是落空。爷爷敏锐地问媳妇,倘若医生出了门又如何,原来同区有医生网络的,答案已在其中了。 女儿开髮廊,两夫妻想搞好社区关系,便把夏祭揽在身上,甚至母亲突然昏厥,也不立刻赶赴医院,只埋怨在她最忙时出事。小儿吊儿郎当,做舞台设计,工作不稳定,又怕见严苛老父,总算抽了一天陪伴父母,尽管他老在打瞌睡。 母亲猝死,事前并无?象,但父母都老迈了,能否再来东京相聚,确是疑问;可是,儿女各有堂皇理由,结果把一家团圆的机会,与父母的隆情,都置于优先次序之末端,营营役役之事反居前。诊所跟髮廊,不能休业两三天?其实,钱是永远也赚不尽的;而工作哩,你不做,立刻有人走马上任,把你替掉,公事上从不因缺了谁而不能成事。唯有至亲知己,缺了一个,便成遗憾,那遗憾,是刻骨的,永远的。 优先次序如何排列,最能反映那人的取向与价值观;而人,往往于优先次序不意识不审视,终于花落之后,始知错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