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历史 > 纪念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彻痛的长夜:穿过犹太大屠杀纪念馆

从哭墙到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前者,犹能诉说或哀恸;后者,唯有令人窒息的沉默。

以色列旅游攻略图片

  "我们无法忘记战争中孩子那双纯洁的眼睛。她静静地面对着空中掠过射出的子弹的战机,面对着远处精确制导炸弹呼啸着划过城市的夜空,面对着坦克车的炮火摧毁了她父母兄弟的家园,面对着四散奔逃的人们在血泊中喘息与哀鸣 ……" ——米兰﹒昆德拉 《为了告别的聚会》

  提起犹太民族的历史,总是令人沉痛。

  如果说,犹太人自公元70年后被罗马军队驱逐出家园,在世界各地流离失所两千年——已经足够苦难与沉重,那么,当历史翻到这一页,当一切都令人惊憷地当真发生过,那是怎样一个“痛”字了得!

  600万——这是二战期间在纳粹军队的大屠杀暴行中被剥夺的生命(其中有150万为儿童)!这个数字,占当时全球犹太人总人数1100万的1/2以上。

  从哭墙到大屠杀纪念馆,前者,犹能诉说或哀恸;后者,唯有令人窒息的沉默。

  这个坐落于耶路撒冷城西,原名Yad Vashem的大屠杀纪念馆,取名出自《圣经.旧约》:“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 (《以赛亚书>>56章第5节)“有记念、有名号”的希伯来语原文发音为yad va-shem。

  纪念馆由几个部分组成,其中最重要的参观部分是:一个三角形结构的博物馆,展示了大屠杀的历史和2500件受害者或幸存者的个人介绍和物品;另一个是主场馆东边的儿童纪念馆,那是由私人出资建造:一对犹太人幸存的夫妇,建此馆专门纪念他们在集中营遭到屠杀的四岁的儿子,以及另外150万名被屠杀的犹太儿童。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博物馆,它给我留下的印象超过了我所到过的所有博物馆。唯其如此,我在同情犹太人的遭遇的同时,对他们的智慧更加折服。

  大凡普通的博物馆,只是用作展示与诉说,参观者只是一个看客和听客。但是,在这里,甫一进入,你便会不知不觉融入事件中,感同身受。

  走进去,那是一条黑色的长廊,就像走进了漫漫的长夜。在还有余光的时候,第一幕,是一部小电影,没有题头,没有声音,全部由一幅幅照片剪辑而成,它们以无声的方式诉说着欧洲的犹太人在二战前的幸福生活:华丽的衣着、华美的食物、快乐工作在各行各业的人们、奢华婚礼的场景、小孩子读书与弹琴、温情美满的全家福……参观者进场时原本紧揪的心也开始舒展起来,直到这一切突然嘎然而止!

  电影的光线退去,黑夜更黑。接着便是另外的九个展厅,在黑夜之中延伸着……历史按次序铺开:纳粹的狂热、犹太社区的被毁、成千上万的有产者成为乞丐、集中营、逃离与拯救、犹太人的复国……此时,你已走到尽头,豁然开朗,黑暗留在身后。

  当说到复国的那一段,我第一次听到了以色列的国歌——《希望》:

  “两千年的希望,不会化为泡影,我们将成为自由的人民,立足在锡安和耶路撒冷。”

  我觉得,那一刻,我才真正开始理解犹太人,他们的苦难与执着,他们的痛与爱……

  悲痛,流泪,愤慨,压抑,同情,这些词汇,都不足以描述参观之时的心情;更不能设想,当身临其境,人性的丑恶与生命的脆弱会有怎么样的狰狞与挣扎?他们之间又是一种怎么样的可怕的交织……

  难怪,时至今日,世界各地善良的人们还在苦苦地追问: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一战以后,欧洲经济衰退,而犹太人掌握了大量的财富,成为欧洲人“仇富”的对象;而且,犹太人民族性太强,喜欢自成一体,并未真正融入欧洲社会。

  有人说,是因为犹太人曾经出卖了耶稣,因此招致欧洲大量基督教徒的仇恨。在大屠杀之时,欧洲的天主教会不但未曾出来说话,而且还协助拆毁犹太教堂。甚至有观点认为这就是上帝的“报复”。

  还有人说,是希特勒本人的身世与犹太人有关(他有四分之一的犹太血统),因为从小受过犹太人的伤害,所以对犹太人形成特别的仇恨。

  ……

  无论原因是什么,这血的事实都已经发生。在600万无辜生命的灰烬中,犹太人自己的国家终于“复活”,四面八方的犹太人终于重建家园,这一切,迟来了将近两千年。

  在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个中国外交官的义举被特别强调,他就是当时驻奥地利的总领事何凤山。经他的手发给当时犹太人的“生命签证”多达2000多张,使这些人成功逃离欧洲前往中国,避免了纳粹的残害。后来,以色列政府授予他“国际义人”的称号。也因为他的义举,使犹太人对中国人普遍怀着感恩之心。

  在大屠杀纪念馆中,像何凤山一样列入“国际义人”名单的有20000多人,这些人包括著名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奥斯卡﹒辛德勒,另外一个中国人叫潘均顺,他曾经在俄国收留过一个逃离屠杀的犹太少女。

  • 责任编辑:董航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