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不该手提他人的粪便”
“任何人都不该手提他人的粪便。”威尔逊·贝兹瓦达在1986年发起了一场向种姓偏见挑战的全国性运动,想根除印度手工掏粪的恶习,因为它“关系到做人的尊严”。
20多年来,这项运动帮助一些掏粪工成功改行。但出身于掏粪工家庭的贝兹瓦达,已经习惯了微乎其微的进展,也做好了“任重而道远”的准备。
除了掏粪工难以摆脱自卑心态外,政府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决心和支持,也是这一运动进展困难的一个原因。
20世纪70年代,卡纳塔克邦通过一项法律,禁止手工掏粪,但似乎无济于事。1993年,印度出台法律,禁止建设必须手工清理的非冲洗厕所(无下水道的旱厕),并对雇用掏粪工的雇主处以1年监禁和2000卢比(约合226.6元人民币)的罚金。地方政府被要求监控法律的实施状况。
20年过去了,法律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此外,这些没有特殊技能、在社会上受到歧视的掏粪工该如何谋生?
2012年年底,在对1993年法律进行修订的基础上,一项禁止手工掏粪并帮助掏粪工就业的法律加快了出台的步伐。
新法律规定,在它出台后的9个月内,印度境内的旱厕都将被拆除或改建,在没有资金援助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承担相关费用;任何雇用掏粪工清理厕所的机构和个人都将受到惩处,初犯可判处两年监禁、罚金20000卢比(约合2266元人民币);若再犯,判处5年监禁,罚金50000卢比(约合5665元人民币),且不允许保释;掏粪工一旦被确认身份,将得到一张贴有照片、有受其供养家庭成员详细信息的“身份证”,以及政府的一次性补贴,学龄儿童将得到一笔奖学金,政府还将拨财政专款,为掏粪工建设住宅;掏粪工或其一名家庭成员将获得技能培训的机会,并在接受培训期间领取3000卢比(约合339.9元人民币)的津贴;在开始新职业的过程中,他们具有获得低息贷款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