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登
本文摘自:《生活时报》2001年01月05日,作者:石文,原题:《长篇:美国人的世纪梦魇--恐怖大亨本-拉登》
在过去的10多年中,几乎每一件震惊世界的恐怖大案都有本-拉登的影子。他被美国列为头号公敌。然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拉登却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圣战英雄”。
新世纪来临之际,西方则迷漫在一片恐怖之中,圣诞节前夕,本-拉登利用电子邮件向美国关岛发出了恐怖信息。而耐克公司的著名广告“只要做了就好!(JustdoIt!)”也被本-拉登匪徒改成“只要炸了就好!(JustbombIt!)”为了逼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交出拉登,联合国开始对阿富汗实行制裁措施,美俄也气势汹汹要联合对本-拉登下手。而拉登本人正在阿富汗各地招兵买马,准备对美国发动新一轮“圣战”。
美国自己埋下的祸根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的吉达,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从事建筑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本-拉登的约有3亿美元。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拉登离开舒适的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展开了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斗争,从此步入“圣战”的道路。
拉登的第一步便是建立一个有系统的征兵计划。拉登组织了一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志愿者前往阿富汗参加圣战,拉登则负责提供他们来阿富汗的路费。拉登还建设了一些供这些志愿人士训练的设施,阿富汗政府则提供了场地和资源。同时,拉登还把世界各地的游击战、破坏和隐匿专家聚集在一起。拉登便成为在阿富汗参加战斗的阿拉伯人领袖。成千上万的阿拉伯青年来到阿富汗,加入到拉登的训练营地进行训练。
1988年,本-拉登圣战者们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名为“阿尔-伊达”的大本营,专门训练“圣战者”。拉登称,“阿尔-伊达”的目标就是“统一所有的穆斯林。”拉登认为,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唯一途径是暴力。因此,“阿尔-伊达”的目的就是推翻几乎所有的在拉登眼中看来是“腐败无能”的穆斯林政府,驱逐这些国家的西方势力。
阿富汗的战争并不只是种族的仇恨,它是两个超级大国长期对抗和全球争霸的一个部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的本-拉登不仅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人将其称为“英雄”。而拉登的许多阴谋诡计和暴力手法就是从中央情报局那里学来的。
从80年代初至1986年间,美国给了这些抗苏斗士们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专门对付直升机的“毒刺”便携式导弹等尖端武器。美国中央情报局每年拨出5亿美元的军费来武装和训练贫穷且手无寸铁的游击队员。美国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产品,包括防空导弹等,都陆续进入了拉登的兵器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