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宇文剑
澳门立法会选举,有一项做得很好,值得香港借鑑。这就是澳门选民的结构分析。
原来澳门的选民年纪大的居多,这些数据对分析澳门的选举形势大有帮助,更重要的,是澳门今后的所有发展,都有很好的依据,政府知道什么政策更迎合社会的需要。
香港呢,几个空喊民主的捣乱分子在搞搞震,外人就以为香港“好惨,很缺乏民主”。每次选举,好些传媒只是一面倒分析候选人,查人家九代以挑是非,学足英美选举模式,选民资料却乏人问津。这犹如民意调查一样,那间高等学府每次“对特首和其他高官所作的民调”,对调查对象的属性却一概不理(不知是有心不理还是明知却故意不公布情况),只公布特首或其他高官的“民望分数”,但究竟他们访问了哪一类或几类市民,年龄层如何,从事什么职业,文化水平怎样……对不起,“没有资料”。既然你靠估,我也不妨靠估,为你的民调“打折”,当你说“特首民望创新低”时,我固然持怀疑态度“都唔知有几多成真”!当你说“特首民望稍升”时,我会认为“特首的民望原来好高”,因为你做的民调十之有九说“低”,有贬抑特首之嫌,所以,忽地“稍升”,就明显是“好高”了。我这个“靠估”,该比你“估”得更有水平。
有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常说“我代表七百万市民问你(特首)……”且慢,我是七百万人中之一,但我并没有投你一票,请别“下巴轻轻”说“代表我”。又或者说“市民都对我说政府怎样怎样不好……”究竟是哪一班市民对你这样说?
再举个例,“佔中”者如果说“好多市民支持我们‘佔中’”,我就会质疑“支持者”是哪一个年龄层,如果是年轻人,而“佔中”又是违法的,“佔”本身就是暴力,年轻人想到的,多是“冲呀,搏呀,好玩呀”。那么,这个支持,又有多大意义?
公布选民或支持者的资料,是民主社会所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