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确
行政长官梁振英1月15日发表了任内的第二份施政报告,推出后,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一份有心解决问题、有诚意的施政报告。
朱确评价施政报告的标准,除了看其内容是否切实地兼顾各阶层的利益外,还有一个“另类”指标,就是看看《苹果日报》怎麽说,众所周知,该报纸立场明确--坚定不移地反对特区政府,坚定不移地对内地发生的大小事情指指点点,坚定不移地支持反政府的各类活动,他们做得乐此不疲,自然不会放弃“痛批”施政报告的机会。
1月16日,《苹果日报》的“苹论”倒是很开门见山,既然政策难以挑刺,只有“夹硬来”(广东俚语,即“硬着头皮”),横竖都要说出个“大不讳”!于是,苹论把矛头对准了施政报告的名称,即“让有需要的 得到支援、让年青的 各展所长、让香港得以发挥”,社评称这标题“教人毛骨悚然心里不舒服”,“因为充满戒律规条的味道”,“充满了当权者的倨傲与优越感”,“还带点把自己当上帝的僭越”。
这些让人充满宗教意味的形容词,真的是在说一份施政报告吗?朱确怎麽觉得,是在说“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呢?都是“让”字辈的标题,却受到《苹果日报》“苹论”天壤之别的对待,真可谓是“屁股决定脑袋”,朱确敬佩其一以贯之的“谬论”!
香港大学法律学者戴耀廷去年1月16日在《信报》,以《公民抗命的最大杀伤力武器》为题,提出“大杀伤力”武器--“占领中环”。他与牧师朱耀明、中文大学社会学学者陈健民于同年3月27日,在教堂宣读“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信念书,信念书“充满戒律规条味道”地说,“这个运动是我们对香港的关爱”,“还差点把自己当上帝的僭越”,说什麽“我们会像传道者般”,“把普世价值传扬给香港人”,更“教人毛骨悚然心里不舒服”的是,信念书说,“希望他们愿意为了在香港的制度和社会落实这些价值而付出代价”!
朱确也算是活学活用,但苹论可不是这样说的,它用排比句式写,“占领中环展现的是无比的道德力量与牺牲精神”、“是对民主普选的无私付出”、“是对香港这个地方的珍惜与爱重”!
OMG,都把朱确弄糊涂了,道貌岸然者,究竟是下定决心,以超过200亿扶贫助弱的行政长官,还是不着边际的什麽“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信口雌黄者,是具体提出十年内提供47万个房屋单位、“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等一些列具体政策的《施政报告》,还是以所谓普世价值糊弄市民,懒理民生的《苹果日报》?
香港已故的着名作家、文化研究学者梁秉钧(也斯),说过这样的话,香港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说,……不一定告诉我们关于香港的事,而是告诉了我们那个说故事的人,告诉了我们他站在什麽位置说话。”朱确把这句话,送给曾经引用它的《苹果日报》,不奢望其改邪归正,只想提醒它,下次胡言乱语时,不要自打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