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确
众所周知,《南京条约》将香港岛拱手交予英国,《北京条约》则让中国失去了九龙半岛,而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拓展香港界址专条》,终于将新界及其200多个岛屿一并租予英国--上述历史,很容易在任何一本中学教材中找到。
但以下这段历史,却不多被人提起,每次提起,总伴随着香港政制发展的诸多争论。1980年代起,为了收回对香港的主权,中国与英国开始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历时两年,共22轮。其中,英国政府在83年第二阶段正式会谈的一开始,其代表团团长柯里达(Cradock)就建议,将香港政府的官员拉入谈判中来,意图将中英谈判的"两脚凳",变成"中英港"谈判的"三脚凳",中英政府对当中涉及的主权问题心照不宣,中国政府以香港并非独立的政治实体严厉驳回"三脚凳"的要求,也反对以"三脚凳"将包括香港人在内的全体中国人分裂开的做法。
朱确花费篇幅介绍这段历史,便是要说明一点--从始至终,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问题,或者有人喜欢用"矛盾"形容,就被中央政府定性为"内部矛盾",而不是"敌我矛盾"。换言之,"内部矛盾"内,如何讨论都不为过,但,一旦外部力量介入,或有人引入外部力量,矛盾的类型就转为"敌我矛盾",对中央来说,那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商量的余地。
将这个逻辑应用于2017年的普选问题,答案随即变得清晰,根据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决定》,香港的政制发展须走"五步曲",当中涉及的"持分者",包括特区政府、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会。另外,根据"港人治港"的原则,行政长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行政长官选举办法前,通常会向全港市民咨询,也即是说,香港市民同样是持分者,除上述四者外,不允许任何一种外部力量的介入。
朱确得知,民间团体反对"占领中环"的团体"帮港出声"将邀请与由26位反对派立法会议员组成的"真普选联盟",于本月展开"辩论",双方各自派出3位研究《基本法》与宪法的学者,围绕"基本法与普选",就本港的政改问题进行公开辩论。目前"真普联"召集人、城市大学政治学讲座教授郑宇硕已接受应请。
另外,朱确了解到,去年12月在京成立的全国港澳研究会,在得知"帮港出声"与"真普联"的这场学术辩论后,也决定派出会内的3位学者,架起辩论的"三脚凳"。朱确听说,基本法研究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饶戈平、前基本法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等皆会参与其中,
与反对派的学者、反对"占领中环"的学者同台辩论。
郑宇硕、"占中"的朱耀明牧师和工党主席李卓人,去年10月19日曾奔赴台湾,与被视为"台独大佬"的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会面,更大剌剌地讨论如何执行占领中环,企图将"内部矛盾"升级为"敌我矛盾",遭香港各界炮轰之余,国台办也开腔谴责,一石激起千层浪,郑宇硕等涉案份子"佯装"悔过和胆怯。
朱确以"佯装"形容,乃因施明德说出"香港是中国的殖民地"时,同场的郑宇硕等并无否认,非但如此,当"帮港出声"教授郑赤琰以同样问题责问其时,郑宇硕始终拒绝讲出"香港不是中国的殖民地"。
我们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务实的做法,就是架起辩论的"三脚凳",开诚布公地辩论,而是不架起谈判的"三脚凳",四处找"外援",想着夺权和独立,做人做事,总要心口一致,言行统一,才好继续往前走,否则,敢问路在何方?
PS:
此文写后没几天,大概是临近两会尾声时,朱确了解到,由于反对派对公民提名的坚持丝毫没有退让,而中央政府就政改的"一个立场,三个符合"也未见妥协空间,全国港澳研究会决定暂不架起谈判的"三脚架"。话说,郑宇硕也非等闲之辈,一气之下便决定削减"学者支出",单刀赴会,当然,郑宇硕只身前来的原因,朱确不会揣测,只是觉得有点可惜,一次可以辩论的机会,就这样流失了……
另一边厢,中央同意安排全体立法会议员赴上海考察,行政长官话音未落,不少反对派立法会议员已纷纷表态,不去!这样看来,是谁没有谈判的诚意?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敬酒总好过罚酒,更何况,27个反对派议员,同样要对香港市民负责。朱确不知道,斗气也好,真心抗拒也好,每月领取近9万港币薪水的尊贵议员们,请肩负起责任!有话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