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香港在线 > 香港政情 > 正文

热闻

  • 图片

香港人的"共享价值" -- 之"惜身"文化

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不仅在社交媒体分享信息、分享快乐和悲伤,连价值观也可以共享。
  文/朱确

  本来打算用"核心价值"(core value),后来想想,这个后现代的社会,每个人都在张扬个性、标榜差异,所以有什麽谈得上是核心?不如用"共享价值"(shared value)?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不仅在社交媒体分享信息、分享快乐和悲伤,连价值观也可以共享。

  换句话说,分享的快乐、悲伤、信息都是虚幻的,仅仅传达一种碎片式的感觉,正如你上传一张美食照片上网,为观此相者创造了第一身经验的假象,引诱他(她)光顾同一家餐厅,和你分享同食一样食物,而他的感觉为何,便再通过他做同样的行为,即拍照放上网,引诱下一个人以同样行为,无线循环下去。

  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做记者,饭局是难以避免的。朱确也参加过不少饭局,不过由于工作时间的问题,晚上的饭局很少见,而餐桌上坐着内地与香港记者的情形就更加少了。前两天,朱确就经历了一场颇有"一国两制"之感的饭局。

  话说,一位政界人士约媒体一聚,没什麽重点内容要倾谈,就是喝喝酒、吃吃东西、聊聊天。主人家自带红酒若干支,由助手为桌上的媒体斟饮,席间,有位从内地来港公干的媒体朋友,豪爽地乾了半杯红酒,气氛也随着热闹起来。

  朱确不好酒,以茶相代。身边坐的是香港同行,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男人,次次回应主人家的敬酒,都只是说着"微微"(一点点),然后象徵性地"抿一小口",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但酒过三巡之后,主人家那边几个微醺的宾客开始不满足于香港同行的"微微",叫嚷着"饮晒"(乾了)。

  香港同行笑着推脱,死活不肯就范,内地行家笑他,说在内地,识人靠酒,酒品差,不干脆的人,最难混出个样子来,主人家的宾客听罢,更起哄着叫他喝,场面十分特烈,骑虎难下的感觉。如果是在内地长大或者生活的人,一听别人这麽说,绝大多数一定红着脸,硬着头皮乾了。

  但这个香港同行十分"硬颈",任由你如何鼓动,就是"微微",主人家的宾客有看不过眼的,抢着帮他顶酒,他也不推辞,更主动把酒倒到别人杯中,对同台人的奚落和玩笑是充耳不闻,气氛有些尴尬,最后也被内地行家的妙语连珠破解。另一方面,当有螃蟹、鲍鱼等山珍海味上桌时,不遑多让,这位行家又会自己主动给自己夹菜。

  这场面让朱确想起,几次在酒店吃自助餐时,港人盘中最多的,就是生蚝、长脚蟹这类贵价的东西,沿海商业社会的精于算计在绝大部分港人的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正如常常听到他们说"我计过XXX","条数应该咁计XXX"……都是在计算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过,尽管绝大多数的港人不肯"蚀抵",但也是很可爱的,他们有自己的另一个并存的原则,就是"没阻住人哋",

  先不论内地的"酒桌文化"是否健康,因为这与香港的"核心价值"无关。我们只看这个"惜身"的香港同行,他的任由别人怂恿,却丝毫不为所动背后,不是"不给面儿",而是他觉得,"没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伤了自己的"里子"。

  这里并没有一个是非对错的判断,而是纯粹描述一种现象,而这个现象背后隐藏的,实际是文化差异造成的价值观的不同,可这种不同很有趣,无需修正,但需互相适应,如果双方适应得好,就能达成共识,反之,就会彼此误读,误会也就越来越深。

  另外,也想借用一个朋友的话说,什麽是所谓的"核心价值"?就是有人提出可以知道和统领社会主流和组织内部思想观念的一个概念和一个内容,而这个概念和内容得到社会主流或者组织内大多数的认可,换言之,绝大部分的人都认同的价值,才是"核心价值"。

  可是有关香港的"核心价值"之争,在我的朋友看来,各方都是在没有获得足够认同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一己之见冠以"核心价值"之名,然后便打着旗号为自己的利益,而非大众的福祉而不断鼓吹,这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

  这期的0文章读起来恐怕有些辛苦,也难免有断断续续之感,想必是笔者也受了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那种碎片式思考模式的影响。

  • 责任编辑:孟浩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