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确
“占领中环”搞公投,从港澳办、中联办到特区政府无不指责有关投票无法律基础,主办方提供的三个备选方案皆包含“公民提名”,统统违宪,因此有关投票更是非法。无巧不成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11日推出的《“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经“占中”和反对派的一再误读和宣传,更成为投票的催化剂,真令人哭笑不得。
姑且不论投票是否合法,因为毕竟数十万的得票率,让特区行政会议成员和建制派的立法会议员也相继稍稍松口,称要尊重民意表达。在笔者看来,持续了10日的“占中全民投票”日前告一段落,主办方声称获得78万7767票,原本这个数字令人怀疑,但29日晚的投票结果,却让笔者有了新的看法。
5月6日的“占中”商讨日三,2000多名支持“占中”行动的市民和政党人士选出了三个包含公民提名的方案,其中,又以最为激进的学界方案获得最高票,因此,笔者认为,若今次投票依旧由学界方案居首,那麽必定含有水分,可实际上,今次获得最多人支持的,反而是三个方案中,获得最少反对派支持的“真普选联盟”提出之“三轨制”提名方案。
所谓“三轨制”提名,即包含提名委员会、政党和公民提名,根据“占中”提供的数据,有42.1%的投票市民支持“三轨制”提名方案,学界方案和人民力量方案则分别获得38.4%和10.4%的得票,另外弃权和没有投票的市民占9.1%。
这个数据至少显示以下几点。首先,“真普联”提出的“三轨制”提名方案,是三个方案中唯一承认且包含提名委员会的方案,并且虽然就提委会的组成着墨不多,仅一句“越民主越好”,但与其他两个方案相比,则没有否认四大界别和应设提名门槛。因此,似乎可以确定,投此方案的市民,应该是支持由提名委员会提名,只不过由于选择有限,才投了“真普联”的方案。
另外,亦有约9%的市民选择弃权,尽管戴耀廷称,难以揣测选择弃权的原因,但是根据详细投票结果,通过实体票站投票的市民中,约10%选择弃权,特意前往票站投票,却选择弃权,恐怕只是向表明对普选的诉求,却苦无方案可选,亦有4.4%的人,通过电子投票选择弃权,这部分人的确难以捉摸,再此也不加推测。
上述分析显示,即使有白皮书和新界东北拨款一事的刺激,参与投票的市民中,仍有近一半不是公民提名的死忠拥护者.换言之,温和市民走出来投票,表达对普选的愿望,而这与特区政府回应投票指,数十万市民投票,是为了表达想要普选的愿望,并无太大的出入。
不过,笔者担心的是,最终这接近一半的投票市民,会成为公民提名的帮凶,而且是“被帮凶”。“真普联”召集人郑宇硕面对学民思潮黄之锋提出的“有条件支持”,即公民提名必不可少,废除提名委员会四大界别,而喊出了“坚持公民提名”的口号,是硬将“三轨制”变成“一规制”,骑劫了近一半投票市民的愿望。难怪提出温和方案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不无低落与无奈地表示,不会细分哪个方案胜出,因为可以简单地将投票结果解读为“超过70万香港人支持公民提名”,从而令反对派更加无胆支持没有公民提名的政改方案,也难怪汤家骅称,将无限期搁置推动温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