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7月23日讯 记者曾敏捷报道:公屋轮候册非长者单身人士申请屡创新高,有年逾半百的单身申请者蜗居?房却“上楼”无期,坦言不求市区公屋,最紧要交通便利,方便“搵食”。
独身的黄先生虽然年届52岁,但在房屋委员会的公屋申请制度下,仍被拨入60岁以下的非长者单身类别,需按配额及计分制编配公屋单位,即是累积分数愈高,才能愈早获配单位。申请轮候公屋至今两年多,黄先生说,上月查核发现得分只有约110分,距离一般大约150分才可获拣楼的界线,仍有一段距离,以现时申请人在轮候册上多等一个月可多得一分的制度计算,他预计自己需多等起码两至三年,才有机会获得第一次编配,有拣楼机会。
黄先生早年从事推销工作,近年因健康欠佳及行业萎缩而失业,现靠每月3500元综援金维生,但租住的大角咀50平方呎?房,无独立厨厕,卫生环境又甚差,月租却高达2400元,住屋开支佔综援金近70%,他直言“日子好难过”,希望早日获配公屋,减轻租金负担,改善生活环境。
他说,自己对公屋要求不多,不求一定住市区,但求交通便利,或者区内有工作机会,“最紧要方便搵食”,但他闻说部分由中转屋改建的公屋厨厕狭小环境较差,坦言有得拣就不会要,因为有感自己年纪渐大,希望在公屋养老,担心“跌死都没人知”。
对于政府有意协助35岁以上单身人士加快上楼,黄先生不甚乐观,“听系好听,但资源何来?”他建议政府考虑发放公屋轮候津贴,减轻生活压力,同时考虑兴建临时社区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