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尴尬 人们创造的“电子记忆”正越来越多。过去,人们可以用一个鞋盒装满照片;而现在,你会有一个Flickr相册账号。过去,人们用日记本;现在,你会用博客。 总有一天,你现在随意敲在博客上的文字,对你将来的孩子来说有特殊的意义。就好像你在家里发现了一本黑白老照片,然后你会开始好奇,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但是,如果打开这个盒子的钥匙,握在别人的手上,而他又不愿意给你,你该怎么办呢? 2011年,中国沈阳,王芳的老公徐洋在一场车祸中丧生,王芳知道,徐洋的QQ邮箱里保存了大量有关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期间的信件、照片。 她想要整理这些信件和照片,也想保留这个QQ号码以留作纪念。但王芳不知道老公的QQ密码,她只好向腾讯公司求助。 腾讯公司的客服人员回复:想要拿回密码,只能按照“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操作,除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得提供号码的使用资料、密保资料。此外,家人还得邀请徐先生的QQ好友为其“作证”。 “人都不在了,让我去哪里找这些资料?”王芳感到非常的困惑。 但腾讯有它自己的逻辑。腾讯公司员工陈飞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一方面,QQ号并不是私人财产,根据腾讯公司与用户之间达成的协议,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是拥有号码使用权。而且,也有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考虑。就比如有些用户,你怎么知道她是真的想要留念,还是另有所图呢?” 在目前的互联网服务协议中,大多有类似条款。例如,注册新浪微博时,前置的《新浪网络服务使用协议》规定,“用户不应将其帐号、密码转让或出借他人使用”。 注册雅虎邮箱时,也强调“使用本服务以及本服务内提供的服务项目和产品”,而非所有权。互联网企业往往还规定,用户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可以收回帐号,这主要是基于避免浪费资源的考量。 “很多用户在注册的时候,对于签署的协议根本连扫都不扫一眼,对于网络‘实名制’也是怨声载道。而一旦涉及到帐号的继承和索取,则又突然变得像一个法理专家。”陈飞抱怨道。 在《南都周刊》做的调查中,平均每300人里才有1个人会读完注册账号的相关条款,97.5%的人选择“从不”或“很少”去注意注册账号时的双方协议。 “根据腾讯公司与用户之间达成的协议,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拥有账号使用权,这也是互联网行业的惯例,用户因此不能将QQ号作为财产处置,也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腾讯公司的公关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腾讯公司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处理,曾经也有过将已故子女QQ号码使用权移交其父母的先例。 新浪相关员工也透露,新浪会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做法,目前会根据不同事件性质做不同的处理。前文中的小伊伊母亲的微博,还有此前普华永道“过劳死”的员工潘洁,都被允许让逝者亲友保留帐号。 不过,很多网友嘲讽道:新浪目前提供的已处理事例都有一共同特点——都属网络热议之事。似乎只有“名人”才能更加顺利地得到数字遗产的继承。 未来能够屹立不倒的互联网企业,在处理这类问题上,必然需要有高超的技巧。 社交网站Facebook就遇到过这样的难题。2007年,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很多用户祈求网站一同纪念受害者。 “我们首次意识到,需要一份专门为死去的用户准备的协议——特别是学生们在回忆和纪念他们的同学时。”Facebook的新闻发言人称。 随后,在Facebook上,多出了一个“缅怀”功能。已经去世的账户将被设立为“缅怀状态”,这些账户将不会出现在其他用户的好友推荐列表中,也无法再搜索到,只允许用户生前的认证好友对页面进行浏览和评论。 亲友可以获得管理悼念活动的权利,但Facebook并不提供账户密码。这样一来,Facebook就不用像腾讯和新浪微博那样,去纠结到底谁才有权利使用此类账户,从而避免把责任扛在公司身上。 弗里德曼在著作《世界是平的》里记述的贾斯汀·埃尔斯沃斯的故事,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2004年11月,20岁的贾斯汀在清除一个爆炸装置时身亡,后被美国追授“铜星”勋章。 贾斯汀的父亲约翰·埃尔斯沃斯希望能够获得儿子在雅虎邮箱中还保存着的邮件,做成一本纪念册,但被雅虎公司以“雅虎邮箱是一种私人交流方式,内容是私人秘密”为由拒绝。 一直到次年4月,在全国激辩“数字遗产”的舆论压力下,美国一家法庭才做出裁决,让雅虎将邮箱内容交予贾斯汀的亲人。 最后,雅虎公司采用了折中的办法——将贾斯汀的邮件复制到一张光盘上,交给了约翰,而不是直接给出密码。 现在,这已经成为邮件服务商应付类似事件的不二法门,只要家属提供授权书和死亡证明,服务商就会提供一张数据光盘。 “从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说,目前用户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的条款,是合理的。”互联网观察家、艾媒网CEO张毅认为,现在互联网公司很多产品的用户群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一旦肯定了用户的所有权,那意味着巨大的风险。 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公司永续运营,否则一旦互联网公司倒闭了,那些被侵犯了“财产权”的用户,是否意味着可以借此机会索赔呢? 之所以这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数字遗产问题的处理方面走在风口浪尖,是因为像QQ、Twitter、Facebook等网站的用户数量已经庞大到可以与人口大国媲美的程度。 以Facebook为例,他们的用户总数已经达到了8.45亿,如果Facebook是个实体国家,这个国家将拥有地球上第三多的人口量。 根据entrustet在2010年的统计,全球Facebook的用户群中,每年有150万人去世。而这个问题,随着互联网用户年纪的增加,今后只会越来越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