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时报记者 周婷婷(2013年1月14日) 一则《我死后,我的QQ号码怎么办?》的帖子引发讨论。在英国,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网络密码写在遗嘱中,将“数字资产”留给亲人继承。栖身网络时代,若注册QQ、邮箱、微博、博客、游戏账号的用户去世后,这些虚拟财产该何去何从呢? 玩家求刺激重金购虚拟装备 网络虚拟财产大约分为:QQ、MSN、微博、邮件、个人网站等用户账号及密码;文件、视频、日记、网络相册等个人资料;网游用户配备的游戏装备、付费购买的电子音乐、书籍等;网站发行的虚拟货币。 “等级高,装备精湛,游戏虚拟货币多的游戏账号,价值上万很普遍。”网络游戏迷小刘认为,不仅游戏账号属于数字财产,虚拟道具也算。有些道具甚至曾出现在西方国家的拍卖会上。 小刘称,虽然很多网络游戏都是免费的,但为了增加刺激感,很多玩家都愿意花钱买装备。在交易网站上,游戏币、Q币同人民币有一定兑换比率,而且每天的比率都不一样。在游戏中花钱打造装备,让账号增值是许多玩家的目标,这些网络财产也是玩家的财富。 “QQ密码只有我知道,假如不能用了,这笔财富真是可惜了。”作为腾讯的第一批用户,张鑫一直使用1999年申请的6位数QQ号。谈及以后账号如何处理,她也感到纠结。 账户长期不用即注销是行规 根据最新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5亿,网上“财产”惊人。我国有即时通信用户3.9亿,博客用户3.1亿,社交网站用户2.3亿,微博用户1.9亿。 2009年6月26日,文化部、商务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在游戏终止服务时,对用户已购买但尚未使用的虚拟货币,企业须以法定货币方式或用户接受的其他方式给予退还。 记者查阅到,在动车事故中,女孩小伊伊的父母双双遇难,“新浪”核实情况后将两人的微博交给其亲属继承。至于财产能否交由他人继承使用,各大网站均回应,网民只拥有使用权,继承问题需根据个案来定。 “根据用户签订的协议,长期不用的邮箱会被收回,不登录的账号会被删除。”腾讯公司客服表示,这是默认设置,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所有,用户只拥有使用权,不能作为个人财产处置,也不属于法律上遗产继承的范畴。 支付宝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根据《支付宝服务协议》规定,只有本人可使用支付宝账户,账户不可转让、赠与和继承。 人人网和网易邮箱称,当事人可通过注册邮箱或绑定的手机 号码,找回账号和密码。而亲属提供死亡人与网络账号注册资料一致的身份证明材料,等待核实后可索取账号和密码。 网站上催生遗产托管业务 在英国,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会将网络密码写进遗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规定,死者生前没就去世后的虚拟财产作出明确的处置说明,法院根据情况决定它的合法继承人。通过西方国家的做法,受采访的八成以上网民,都赞成应该继承虚拟财产。 “通过注册,输入托管的财产,再设置一个数据作为提取密码,指定继承对象。”不少人注意到,除加强立法外,一些网站上也催生了新型的遗产托管业务。 虚拟资产在遗嘱中分配应受法律保护 “网络遗产是网民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应得到保护。”云南大学王副教授认为,使用权是可继承,运营商应提供相应服务。 王副教授强调,若继承会涉及个人隐私、家庭伦理、继承人和被继承人的身份确认等问题,可能会给网络公司监管带来麻烦,增加运营成本。为规范继承问题,必须出台相关的法律。 “网络虚拟产品具备财产的属性,可作为遗产来继承。”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文杰表示,按照《民法通则》、《物权法》的规定,虽然只保护实物财产,但网民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来维护和管理,网络虚拟财产具备财产的效用性、稀缺性、合法性的基本要求。虽然规定对长期不登录的账号会定期收回,但回收之前,网络公司应设置专栏,给予适当通知或公告。若确认所有权人去世导致无法正常登录,理应允许逝者所有的继承人,凭相应证件共同开通账号管理。 “若涉及网民未被公开的重要信息,继承人不能随意散播,以免对其他权利人造成伤害。”孙文杰强调,若隐私权利人为死者以外的第三方,继承人应主动与隐私权利人取得联系,并对内容进行共同处理。必要时双方可达成保密协议,约定权利和义务。 孙文杰认为,逝者生前管理的虚拟资产,若在遗嘱中进行分配,也应受到法律保护。法院判案时,应发挥自由裁量权,对财产范围做扩大解释,进行依法分割。另外,立法机关应顺应网络发展趋势,制定法律对虚拟财产进行认定和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