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大公网评论员方乐迪 据新华社消息,在此轮政府机构改革中,铁道部被撤销,并一分为三: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这意味政企分开终于迈出最后一“部”。 在未进行是轮大部制改革之前,在国务院的27个组成部门中,铁道部是唯一一个还拥有企业性质的部委。近年来,对于铁道部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的社会吁求逐渐高涨。所以此轮撤销铁道部亦是众望所归。 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就包括,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大量裁减专业经济部门,这一思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政府机构改革中均有所涉及。而这又与将政府部门如何更好的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思想有关。梳理历次改革,不难发现与国民经济管理有关的部门也是调整最大的。 在朱镕基主政时期是对于政企分开改革强度最大的一次。这一次改革,在推进政企分开方面也是最具历史性的一次。在这次改革中撤销了几乎所有的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这样,政企不分的组织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消除。 这类工业专业经济部门是计划时代的产物。在过去的历史条件下,这些部门的存在还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部门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力量,这类部门的存在不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不利于充分发挥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地位。 在此之前的1988年,类似的调整曾进行过一次,不过在1993年的调整又有了反复。如机械电子部合并本来是1988年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1993年改革时又被拆成两个部——机械部和电子部;能源部本来是在1988年撤消了三个专业经济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1993年改革又撤消能源部,设立了电力部和煤炭部。给人的印象是,目的与目标背道而驰。 铁道部也在现有国务院组成部门中最具历史的部门之一,铁道部自1949年就已设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六次机构改革中,始终未受影响。最近的一次可能的改革机会发生在2008年,但是在当时颇为强势的铁道部长刘志军的影响之下,未能成行。 在2008年大交通部呼之欲出,不过在最后出台的改革方案中,铁道部还是予以保留。而其他交通部门得到了整合,成立了交通运输部。 在60多年的发展中,铁道部逐渐发展成一个实力强大的独立王国。长期以来,铁路拥有自己的检察院和法院系统、公安甚至军事系统。这样一个自成一体的王国显然不利于铁路事业的健康发展。 改革的契机再次出现源于原部长刘志军事发落马。由此,铁道部的改革开始加速,铁路的检察院和法院开始逐步移交地方。而这位强势部长的倒台,也消解了阻挡铁道部改革之路最具有影响力的力量。 刘志军的继任者盛光祖,本身也是铁路系统出身。自1968年工作开始就在铁路系统,官至铁道部副部长。2000年后赴海关总署任职。2011年这位“老铁路”再度回到铁道部,接替被免职的刘志军,担任铁道部建部以来的第十三任部长。 时间将定格于2013年3月10日,铁道部的第十三任部长将成为“末代部长”。仕途始于铁道部的盛光祖,将在自己任内终结铁道部。 铁老大被拆: 大部制改革方案出炉: 相关专题: 独家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