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外长王毅:外长升迁路径之非典型案例

2013-03-16 15:48:25  来源:大公网

  资历:复杂外交难题的专业解码者

  王毅和日本的缘分,从在二外学习日语的时候似乎就已注定。2004年-2007年担任驻日大使,是王毅与日本“结缘”的顶峰。

  2004年9月王毅从外交部副部长职位卸任,赴日出任大使之际,正值中日关系近年来一个少见的低谷。因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引发了中国官民一体抗议,多年未见的反日游行又在街头出现;更为严重的是中日高层首脑互访交流停顿数年。如何打开外交局面,让中日关系回暖是摆在这位“日本通”面前的最大难题。甚至有日本媒体干脆分析:王毅出使前途未卜。

  然而担任驻日大使期间,王毅充分利用他的人脉关系和智慧,让中日关系拨云见日。媒体最为津津乐道的是,2006年10月刚担任日本首相半个月的安倍晋三到访中国,并且在随后的一个半月之内再次与胡锦涛会晤。被称为中日“破冰之旅”的这系列外交行动,得益于王毅在背后的运筹帷幄。

  日媒透露,安倍访华前王毅多次与其代表会面,亲自敲定了访问事宜。虽然此消息没有获官方证实,但从安倍就任首相后“火速”访华的现实来看,相关安排肯定在就任前就已经充分讨论并最终确认。能安排此行的中方部门自然是中国驻日大使馆。

  第二年春天,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此访与安倍访华相呼应,被冠以“融冰之旅”,中日关系得以步入正轨。日本大报《朝日新闻》曾报道,此访也是王毅向国内汇报了近期中日关系状况后,中方最终拍板派人回访日本。

  与王毅就任大使时中日关系处于暗礁和险滩相比,2007年9月他离任后,中日关系这艘难行的大船,已经驶出了危险区。王毅确实功不可没。

  有人认为,王毅早年学习日语,多年从事对日外交工作,因而处理中日关系并不为难。其实与其说王毅熟悉日本才能处理好中日关系,不如说王毅从人性化的角度来诠释了中日关系。

  一个很着名的例子是,中国驻日使馆网站曾刊载王毅致日本厚生劳动省大臣的一封“感谢信”,王毅写道:“最近,我馆一位馆员家属突患重病……危及生命安全。我为此不得不给你打了电话。你公务十分繁忙,却对一位普通的外国患者关心备至……体现了你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这封信被日本媒体广泛报道,让中国官员的人性化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看重礼仪的日本老百姓面前。

  早在出任驻日大使之前,王毅就曾参与一些吃重的外交活动,从中就显露出了处理复杂问题的才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王毅以中方代表 团团长的身份,主持召开过三轮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并在其团长身份任内,使会谈达成了重要原则共识:六方第一次坐下来平心静气地讨论朝核问题;第一次强调和平解决非武力的重要性;朝鲜第一次提出愿意以透明方式放弃核武;美国第一次提出全面解决朝核问题的方案;会谈第一次发布了“主席声明”等。

  和随后的中日关系一样,王毅在2004年卸任六方会谈中方代表团团长的身份时,朝核问题正由复杂化走向简单化,出现了积极向好的势头。

  如今成为外交部部长的王毅,所面对的难题似乎回到了原点:中日关系百转千回又出现波折、朝核问题在风平浪静之后却更具火药味。王毅如何纵横捭阖,将是对他本人、也是对中国外交的再一次考验。

责任编辑: 孟浩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