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中国时政 > 中国聚焦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党刊:胡锦涛带头“祼退”让西方质疑遁形

未来10年并非坦途,日益成长的中国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规划未来10年的改革路线图,首先需要认清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优势和中国目前面临的考验。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最后一段征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并历史性跃居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10年并非坦途,日益成长的中国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而化解之道,只有以进一步改革创造发展“最大的红利”。规划未来10年的改革路线图,首先需要认清中国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所形成的体制优势和中国目前面临的考验。

  一、东西方视野下的中国制度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以渐进的模式,成功从终身制、个人领导决策演变为任期制和集体领导决策。十八大是这个模式的延续,更以新的突破鲜明地回应了西方的质疑。

  中国持续三十多年的经济奇迹,使西方不得不承认中国模式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同时,它们又从根本上对中国制度提出两个尖锐的质疑:中国模式无法解决权力的和平交接、中国模式无法避免政治强人和个人独裁的出现。

  虽然2003年,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权力的和平交接,但从西方政治学思维来讲,这只是唯一的一次,是特例,不具备说服力。他们认为,衡量一个新生的民主国家是否成熟的标准是看其能否实现两次权力平稳更替,更何况中国这种“第三条道路”。而在党的十八大期间中国再度实现了制度性和平权力传承,无可辩驳地验证了中国制度模式的成功和成熟。

  同时,前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等高风亮节,带头“祼退”,完善了中国的权力交接制度。让西方“中国无法避免出现政治强人”的质疑遁形。

  十八大之后,尽管直至2013年3月的全国人代会,习近平才接任国家主席,但他依然能够立即就位,展开全方位施政。在反腐败、注重民生、整顿党风、治军等方面雷厉风行。为此,中国台湾《工商时报》的社论称:“习近平接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立即以惊人的力度推展新政,包括在政治上彻底与贪腐、官场逢迎的文化划清界限,在经济上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他上任才刚满1个月,各项改革措施就像连珠炮般不断出炉,而且政策的力度几近革命。”

  习近平能在即位之初就推行一系列极有针对性的施政举措,原因在于:一是中国卓有成效的人才产生体系:即在能力基础上的全国性选拔、长期培养和历练、年龄限制、定期更替、行政和立法机构的差额选举。以新一届领导人国家主席和总理为例,他们均经历过长达二十年左右的基层任职考验,并在5年前进入最高权力中心—中央政治局常委,从而对国情、政情、民情了如指掌,可以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施政,根本不需要西方新领导人至少长达半年的熟悉情况阶段。

  二是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宪政空窗期。在西方假如换人或换党,新的领导者必须等上数月就职后才能展开施政。在美国,这一等待时间近两个月,在韩国则近三个月。而一些议会制国家,假如选举出现争执或者无一党派占据优势,则往往长期无法组成政府。如意大利,尽管国家处于经济危机之中,但本次选举两个月之后,才勉强组成一个脆弱的联合政府。而这些不同派别的政界人士此前还在互相指责、甚至互相谩骂。更令欧盟担心的是,丑闻不断的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是这个政府幕后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奥地利《信使报》认为:新总理恩里科 莱塔将成为政府的稻草人。因为谁也不相信贝卢斯科尼不会在联合政府中“垂帘听政”。文章最后感叹道:可悲的意大利!

  这两个阶段可合称为国家权力交接时的空转期。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这样长的空转期,代价显然过于高昂。

1 2 3 4 5 6 7 8 9 10 ..35 下一页
  • 责任编辑:辛忠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