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稳思路更新
2010年5月17日,北京自“7.5”事件后首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标志着中共治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此前,由中央专门召开工作座谈会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只有西藏,新疆在中共全局视野上,与西藏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其治理任务艰巨,困难重重。
张春贤到新疆任职以后,倡导平等的民族观,着力发展经济普惠民生,诸多照顾弱势群体的民生措施大举出台,“中低田改造、天然气入户、修渠引水、化解矛盾”。这些举措成为新疆政府争取民心、压缩暴力恐怖分子生存空间的最好注解,也代表着中共在新疆维稳思路的更新。
张春贤意识到了传统的管理思维,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僵化的语言沟通,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民众的渴求。他任命的专门负责舆论引导的官员说,他们正在努力应对互联网上的公共议题,对于这些可能引发公共危机事件的挑战,封堵已无可能,有效应对只是暂解燃眉之急。
在巴楚“4·23”暴力恐怖案中,参与事件处置的有多达十几名本地社工。而此前2011年7月和田、喀什系列恐袭案发生时,并没有当地民众参与,反而有不少人在事发后帮忙救人。这不同于2009年“7.5”事件,当时的骚乱队伍中有不少群众参与。前后变化令地方主政官感到鼓舞,因为这种变化说明新疆维护稳定的群众基础正在扩大。
然而,巴楚“4·23”暴力案件再次表明,新疆恢复社会秩序易,保持社会稳定难。与“7.5”事件发生前后相比,形势虽总体向好,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真正解决新疆民族、社会深层矛盾,实现社会和谐、长治久安,更非一日之功。
“相比内地,目前新疆的维稳成本的确很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位官员坦陈,“反恐维稳要想真正有效,需要有复合型内容。长远讲还是应该着眼于发展,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虽然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长期存在,但新疆的经济社会秩序需要常态化。2013年5月2日,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张春贤主持召开自治区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经济工作,并以这种形式向全疆发出强烈信号: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无论出现何种干扰,新疆都不会改变中共既定的治疆方略。
一名当地高级官员受访时说,新疆未来短时期内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不现实。相反,高强度维稳会导致过度反应,削弱社会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力,同时放大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这是长时间的遗留问题,跟发展阶段也有关系。不是说谁主政就能怎么样,无论是谁,这种对抗短期内都不会消失,我们有这个心理准备。
国家反恐办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孟宏伟日前在回应外界关切时表示,受国际恐怖活动持续高发影响,境外“东突”分裂恐怖势力不断渗透煽动,新疆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还是比较激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