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刊发自2011年8月8日《新华网》,此处仅作新闻资料使用。
题记:日照重庆,这本是一部中国新电影的名字;我借用它作为本文标题,意在颂扬薄熙来“新政”使重庆成为一座“光明之城”,和充满希望与美好愿景的城市。
一
公元1997年,中国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重庆直辖,三是小平撒手人世。香港回归,万众欢腾。重庆直辖,却波澜不惊。这两件事都是小平生前亲自设计和主导的。后一件事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小平偏爱家乡,实际上它与小平晚年力排异议、以惊人胆略拍板三峡上马高相关。虽然小平最终未能看到这两件事的落实(只差一点时间),但他的逝世与这两件事的发生竟在同一年度,也给历史抹上了些许神秘色彩。
二
2007年仲秋,中央决定58岁的原国家商务部长薄熙来赴重庆履新。其时距重庆直辖整10年。此后1000多个日子里重庆所发生的一切都在在证明,中央的这一决定是何其英明和意义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决定了重庆的命运。
三
重庆古称巴国,隋唐称渝州,宋代崇宁元年改称恭州。南宋孝宗之子光宗赵惇,初为恭王,旋登帝位,自诩双重喜庆,故改称重庆。沿袭至今。
重庆直辖后的地域面积几与奥地利国相等,相当于5个北京、12个上海、80个香港……重庆市是中国、似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市”。
薄熙来掌渝治渝,恐怕是他从政以来所遇到的最棘手、最严峻的挑战了。
他当初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重庆:
1.贫困与落后。重庆号称“市”,其实是小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三峡);城乡差别不啻天壤,所辖40个区县,贫困县占一半,其中1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连温饱都谈不上的绝对贫困人口占重庆总人口一成以上。
2.污染与破坏。山城变成“黄雾之城”(大量重化工业废气、煤烟粉尘与两江雾气混合生成黄褐色浓雾,常年笼罩山城,并在雨天形成酸雨)。路透社曾报道:“重庆啥生意最兴旺?路边擦皮鞋的!”并宣称“重庆不合适人类居住”。北京李希光教授1996年在亲睹了“重庆到万县,长江两岸到处是工业排污口”之后,曾通过新华社动态清样向中央“密奏”:重庆干部群众担心三峡库区成为世界最大的垃圾坑!一直到2007年春,胡锦涛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仍一再叮嘱重庆要“确保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安全”。
3.黑恶与腐败。有“哥老会(其成员叫袍哥)”传统的重庆自直辖以降黑道猖獗,恶行泛滥;更为严重的是,警匪沆瀣,官商一气,“保护伞”下红罩黑、红变黑,共产党里正怯邪、正变邪……
4.各种社会矛盾积聚与交织,呈复杂、尖锐、恶化态势,市委市政府门前群情汹涌的上访人群风雨无阻,无日无之;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重庆啊重庆,你会成为惯于披坚执锐、东征西战的薄熙来的“滑铁庐”吗?
在薄熙来执掌重庆的最初岁月里,多少善良的人们为他紧捏一把把汗呀!
这就是薄熙来重庆“新政”的“现场”背景。
四
薄熙来兴许是当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最富有个性、最不惧挑战的一位了。他崇拜毛泽东(他能整段整篇地背诵毛的文章)。毛泽东一生充满挑战但从未被任何挑战所压倒——毛的这种特异禀赋不能不深深影响了薄熙来。
晋人。与人民共和国同龄,牛肖,狮子座。一米八几的身材,没有发福的肚腩,俊朗,挺拔。清澈的目光,洪亮的嗓音,犀利的谈锋,爽朗的笑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毕业的北大高材生,学识渊博,视野宏阔,思维敏捷,处事果决……
换一种角度,重庆,还真称得上是薄熙来的“福(吉)地”,因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在重庆这个特殊舞台上,薄熙来以超乎寻常的勇气、智慧,和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敢于屹立于时代浪尖的大开大合英勇机敏的执政自觉,上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深得党心民心的精彩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