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9月22日讯 (记者 方乐迪) 一年的羁押,五日的公审,半日的宣判——至此,薄案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一审结果,让这场扰攘于中共圈内圈外的法律战,暂告一段。
正如八月的公开审理可以用“奢华”来形象一样,今天能使用的形容词则是“高调”——彰显“高调”的要素,不仅在于结果“无期徒刑”超出部分观察人士的预期,更在于对控方的三个指控一一认定、对辩方的多个辩护给予“不予采纳”的判告。
从中秋节前的9月18日预热开始,一直到今天的宣判为止。济南中院一直保持着一种高调的状态。而这种风格在之前的高官审判和宣判中则是罕见的。以往而言,高官审判和宣判都是静悄悄的来、静悄悄的走。相关庭审细节也只能从短小的通稿或新闻画面中一窥究竟。
今天的审判结果也并不意外,官方舆论亦早有铺陈。自进入9月以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以及最高检机关《检察日报》分别连续撰文,以法理解释有关薄案庭审中的翻供等内容。
在上月23-26日持续五天的庭审过程中,控辩双方进行了激烈辩论。其中诸如薄熙来与王立军的当庭对峙、薄谷开来出庭作证以及“薄熙来向徐明连发20多问 徐明回答:没有没有没有没有”的桥段。而检方人士对于薄熙来本人的措辞亦是十分强硬。
相较以往对落马官员的审判而言,上述控辩对招难说后无来者,但肯定也是前无古人。在薄案之前,有的落马官员选择不聘用律师,有的则积极配合不予辩驳。也有少数会在庭上翻供,但是激烈程度也远逊于薄案的审判。正因如此,多家媒体将这次审判成为世纪大审判。
纵观薄案,案发以来一直处于高光之下,案情的进展也一直被国内外舆论关注。此番薄案的庭审主动向媒体以及所有人公开,是中共高层的开放之举也是中国司法信心的昭彰。司法机关以罕见的态度将薄案置于聚光灯下,奢华的控辩与高调的判决一道开创了司法的先河。
专题报道:
独家文章:
判决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