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在9月22日济南中院宣判现场
大公网评论员郑曼玲
尽管当局或许是从人性化角度考量,将薄案宣判延至中国人颇为看重的中秋节之后,避免因触景生情而激发薄支持者的更多同情心,但相信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假期里,无论是薄熙来本人还是关注此案的社会各界,心都一直是悬着的,一审判决的刑期多长、薄会否提请上诉等等,都是各方热议的焦点。
9月22日上午的法庭宣判,从济南中院及中央电视台提供的画面来看,身着长袖白衬衫、黑西裤,脚踩白底黑布鞋的薄熙来精神状态良好,看得出为此次听审还新理了头发。在审判长宣读判决要点时,神情淡定的薄身体微微左倾地在被告席上站立,手中拿着资料和眼镜盒,听审过程中还不时习惯性地将双手背于身后,“领导风范”不减。直至审判长最后宣读判决结果,薄熙来戴上戒具的画面才第一次呈现在公众面前,图中可见其双手紧握拳头,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笑意。一代枭雄,就此锒铛入狱,看罢令人唏嘘。
不出所料,薄的翻供和申辩对最后的判决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无期徒刑的判决结果亦在外界的预估范畴之内。与陈希同的16年刑期和陈良宇的18年刑期相比,薄获无期徒刑虽然略有加重,但在实际执行中,无期徒刑犯只要无重大违规,服从监管,一般服刑两年后即可被减为18-20年,且这一判决毕竟恪守了“政治局委员免死”的不成文规则,亦应算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可以说,舆论对此相对平静的反应,恰恰证明了当局此前对该案采取史无前例透明化审理的前瞻性。假设这一影响力巨大的案件并未采取公开审理的方式,或在法庭审理中不给被告人充分的辩护权,那么,即便最后判决刑期轻于当前,人们依然有理由怀疑它的公正性,从而倒逼整个审判过程,并坐实之前政治干预司法的指摘。这无疑会使中共高层倡导建设法治国家的努力遭到质疑。
专题报道:
独家文章:
判决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