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中国时政 > 中国聚焦 > 正文

热闻

  • 图片

评论:“畸形”的基层政治是改革阻力

实际上,“畸形”基层官场之实质,是国家治理对地方政治系统的“失控”,以及随之而来的地方“潜规则”政治流行成风。

  大公网评论员 辛忠

  近日,接连发生多起拷问地方官员“政治素养”的事件,均暴露出基层官员在处理与普通民众关系时,无处不在的权力优越感、泛滥的官本位思想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畸形”的政治价值观。

  在这些事件中,最有噱头的当属“镇党委书记骂百姓”一事。9月13日,网上出现“河北省兴隆县孤山子镇党委书记边大吃大喝边辱骂百姓”的视频。视频中,该镇书记梁文勇吃饭过程中说:“手里端着米饭,嘴里吃着猪肉,最后还得骂你娘。老百姓就是这副德行!不能给脸,给脸不要脸!”此贴一经发出即引起网民广泛关注。三天后,梁文勇被免职。

  另一件热点事件,由号称“舆论喉舌”的央视《焦点访谈》爆出,北漂族小周为办理护照返乡6次,每次都被告知需补充不同材料,且办事人员态度蛮横。仅两天后,河北便火速对涉事官员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第三件事发生在浙江余姚,当日,网友发微博说,浙江余姚市三七市镇某领导下乡视察水灾,因该领导穿了一双高档鞋,由年近六旬的村书记将其背进灾民家。当地镇政府随后予以证实并决定,免去王某职务,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从三起事件中,不难看出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这些“类似”背后,无不呈现出中国地方政坛权力压迫和官气横流的不堪。首先,事件均曝光于媒体,其中两起出现在互联网,一起由电视曝光;其次,事件发生在县镇等地方行政系统,涉事官员为镇领导和县级行政人员,行政级别不高;此外,这三起涉官事件暴露出,当前地方官场实为“利益王国”,缺少权力制约、政治素养落后鄙陋的“畸形”现状。

  实际上,“畸形”基层官场之实质,是国家治理对地方政治系统的“失控”,以及随之而来的地方“潜规则”政治流行成风。

  中共建政以来实行中央集权体制,地方政府的权力逐级减少,这在政治权力中体现尤其突出。但另一方面,地方管理程序纷繁复杂,又让地方政府拥有庞大的行政权力,这些缺乏监督的权力,长期游荡在市场经济富矿中,一旦找到栖息之地,往往低头扎进去,不捞个饱绝不罢休。

  特权政治的传统思维,在地方政坛发酵得更加突出。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中国地方官场,存在特权思想和职务犯罪冲动的干部,必然一抓一大把。困于中国政治体制的弊端,对基层官员的选拔、任用和评判权力,仍然掌握在上级政府手中,地方公众对基层官员几乎没有监督制约的空间。如此体制的弊端,已然在基层官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众多官员成为表面上“为人民服务”,背后“为人大服务”,实际上“为人民币服务”的多面孔形象。

  这就不难理解,上述事件中那位镇党委书记为何敢在酒桌上说如此一番话,而办理护照的行政人员,又为何敢如此懒政惰政。办事先送礼找熟人,早已成为谙熟“潜规则”的基层官员的“正当”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极易在官场蔓延和世袭。

  以此审视中共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和整治官场“四风”,就显得极为必要。“趴在民众背上”的“群众路线”,及违背现代政治文明的官场利益分配机制与格局,是制约改革推进的强大阻力。因此,在实行全面改革之际,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把权力装进笼子”,是中共增强自身执政能力的应有之意,而改变当前基层政坛的“畸形”现状,则决定着中央重大改革决策在基层的真正贯彻落实。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