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中国时政 > 中国聚焦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学者前瞻三中全会 全面改革化解深层障碍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下月举行,会议将全面擘画习李时代的改革路线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指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要有超越本土和国际的全方位开放观。


\

 大公报、大公网21日联合举办“寻找改革新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展望”座谈会

  大公网讯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下月举行,会议将全面擘画习李时代的改革路线图。大公报、大公网21日联合举办“寻找改革新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展望”座谈会,与会学者分析指出,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的深度改革,来化解阻碍中国发展的深层次障碍,譬如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助推城镇化进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来解决新型腐败,加强财税改革和国企改革,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结构,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用“民生、发展、改革”三个关键词来表达对三中全会的展望。改善民生是目标,发展是途径,而改革则是为发展释放动力。李克强总理曾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首先要做的是要解放思想,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取得更好地配置资源。

  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

  左小蕾说,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关键就是要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过去30年增长的巨大动力,现在需要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开放,来释放更大的动力。对内开放也非常重要,对于多重所有制,对民营企业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指出,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开放,要有超越本土和国际的全方位开放观。对内开放,特别要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实际上是中国未来增长的一个新增长点。假设中国的资本流动和要素流动在各个地方没有区域性壁垒的话,会使得生产率大幅提高。上海自贸区的核心问题不是要如何对外整体性地开放,而是要形成一种可复製的样本,形成一种在制度上能够对内地全方位辐射的开放性效应。

  土地改革护航城镇化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重点关注土地制度的改革。他指出,新一届政府现在推进城镇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实际上城镇化、工业化是一种人口再分布的过程,所以土地资源必须再配置,这是土地价值增值的过程。土地再配置过程中巨大的利益如何在政府、农民和用地商之间分配,这个关系在过去30年处理得不好,农民分享城镇化土地资产增值带来的利益太少。这次三中全会有望出台一些改革步骤,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土地补偿,加大土地流转,减少土地徵用,以地权换经营。未来要系统化、配套化土地制度改革,要有细则,要深化,最重要的是解决年期或者永续使用的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原主任徐鸿武认为,三中全会的重点包括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经济和绿色经济;贯彻限制权力的原则,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仍然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过多的干预;推进政府财政公开透明,大力压缩三公消费;缓解地方财政负担,解决中西部县乡政府负债,消除基层经济风险;强化社会保障,为改革可能带来的震盪进行托底。

  财税改革扩大民主公开

  财税改革被普遍认为是新一轮改革的重点突破点。周天勇指出,财税改革首先要进行政府收入的改革,坚决制止行政乱收费。其次,社保基金要纳入财政预算,加强审议。再次,政府全部收入佔国民GDP的比例要降下来,以更大力度推进减税,减轻小微企业负担。第四,在支出方面,能把三公支出控制住。三中全会在财税体制改革上应推进财政民主化,加大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1 2 3 4 5 6 7 8 9 10 ..55 下一页
  • 责任编辑:单纬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