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CEO”李克强(资料图)
大公网评论员 陈国栋 宋敖
法学经济学的复合型学术背景、活跃的北大团干、成长于改革年代、改革开放后最年轻的总理……一系列标签,勾画了一幅新世代的中共政治菁英形象。
改革仍然是最大的红利、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一句句掷地有声、引发无数欢呼的话语,为这位改革开放后最年轻的总理贴上了“改革CEO”的标签。
这就是李克强,十八届中共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
一路向上 政治菁英的长成路
李克强1955年出生于安徽一干部家庭,自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其父曾任安徽凤阳县长。即使在文革“停课闹革命”的岁月里,辍学在家的李克强也未荒废,拜安徽省文史馆国学大师李诚为师,奠定了深厚的学识积累。
1974年,李克强到凤阳县当知青,“向农村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劳动之余不忘自学。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克强凭着扎实的知识积累,考入北大法律系。
在北大,李克强师从龚祥瑞等学贯中西的知名学者。龚早年曾留学欧洲,先后在英、法最富盛名的伦敦政经学院、巴黎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1954年到北大任教,成为中国现代法学的先驱之一。李克强跟随名师,对宪政、法律、自由主义、西方政治学等有了深入研习。
李克强与北大的渊源,延续至其离开北大之后。李克强在本科毕业留校一年后,即调任团中央。在团中央工作期间,李克强继续学习,先后师从萧灼基、厉以宁并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萧、厉二人均为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理论规划师,李克强在他们指导下写就的学术论文,不少观点都被中国改革进程逐一验证。
在团中央,李克强先后出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和第一书记,从初出校门到正部级岗位,历时10年。1998年,已执掌团中央五年的李克强,调任河南省长,随后出任河南书记、辽宁书记,在中国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历练。
经历党、政、团全方位历练的李克强,于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晋升中共政治局常委,并在去年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续任常委,今年3月出任国务院总理。
至此,接受过良好教育、历练完备的中共政治菁英,就此养成。
政治菁英的经济KPI
在距十八大闭幕不到一周的2012年11月21日,李克强就在座谈会上讲话称,在新的起点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随后,在2013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作为总理首次表达中国改革的决心:“要居安思危,也要处变不惊”,“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在9月大连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在对谈中再次从宏观层面重申政府对改革的态度。
“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这是新一届政府宏观统筹的十二字方针。而落实到具体改革措施上,李克强在执掌政府半年多来在宏观和微观诸领域都着墨颇深,例如简政放权、审批下放、营改增、铁路改革、利率市场化、货币去杠杆、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社会化等等。这些改革关键词共同构成了“李克强经济学”的要义。而在这之上,李克强在各场合高频提及的“中国经济升级版”也在众关键词的实际推进中呼之欲出。9月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挂牌成立,让李克强为首的新政府班底为打造未来真正升级版的中国经济迈出了坚实而巨大的一步。而要驶向“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必由之路,更是当务之急。
由上述改革言论观之,自履职初始,改革已融入了李克强这位政府CEO的血液。而作为改革CEO的李克强,在面对已高速成长30余年的中国经济这辆大车,如何完成未来五年、甚或十年的经济KPI,已成为这位政治精英的新任务。
具体而言,李克强的经济KPI至少包含如下内容:
第一、 如何通过简政放权,提升经济发展之活力。
改革至今,既有的体制机制优势已近乎消耗殆尽,经济发展进入所谓的“深水区”。如何在深水区继续下潜、继续前行,必须依靠机制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升级。如果仅仅在现有体制框架内挖潜,那么中国未来十年经济的发展无疑将落入西方警告的“增长陷阱”。
因此,简政放权,尤其是中央政府在财税、项目等领域的审批权,激发地方发展活力,是李克强经济KPI的第一个指标。
第二、 如何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手段,促进社会力量之成长。
经济改革30余年,迄今已形成庞大的经济体量。经济问题如果仍然停留在经济层面来解决,其转圜的空间已所余无几。作为“改革CEO”,李克强提出,社会领域要更好地利用社会的力量, 包括社会组织的力量, 把应该由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的交给市场和社会。更具体的说法则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这带来的结果是,社会力量的成长和壮大。有本港学者将此引申为公民社会的提升——包括个体、也包括企业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将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荫蔽,吸取更多的成长养分。
如此,我们才能跳出经济解决经济问题,不再将中国的发展局促在经济的高速增长上,为未来更深入、更敏感的改革,提供社会基础。这是李克强经济KPI的第二个指标。
或许,对中国未来10年、甚或更长时间来讲,完成这两个经济KPI,李克强的政治作为将超越其职务作为,担当起改革CEO之名。
【独家策划】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刊:改革者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