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连环爆炸现场(微博图片)
大公网评论员 辛忠
今晨发生在山西省委门口的连环爆炸,是继10月底天安门恐袭案后又一起恶性暴力事件。这两起事件,发生在首都和地方政治核心地区,在政府要地连续发生示威式爆炸事件,在内地社会较为罕见。
据报道,现场目击者先后听到七声巨响,从现场散落的钢珠看,疑似自制炸弹爆炸,爆炸已造成多人伤亡。尽管事件尚处警方侦破阶段,但从有限信息分析,这很可能又是一起经过策划组织的袭击事件。巧合的是,此次爆炸发生在中央巡视组刚进驻山西后。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六巡视组近日进驻山西省开展巡视工作。10月31日上午,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山西省工作动员会召开。中央巡视组将在山西省工作2个月。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此类社会暴力事件必然更为敏感,但也更值得引起反思。
近年来,内地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暴力事件,背后多隐藏着类似的矛盾积累过程。2011年5月26日,江西抚州连续发生汽车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6人受伤。据了解,爆炸原因是该市一农民对其正在审理中的一案件不满所为。今年发生在厦门造成47人死亡、30余人受伤的公交车爆炸案、以及首都机场爆炸案等,其根源均是社会个体遭遇社会不公无申诉渠道,以致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中国社会底层积蓄了大量社会矛盾。特别是在强拆强占、官员腐败、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方面,矛盾异常尖锐,并常常引发各类群体性事件。地方政府在应对此类事件时,又多因“敌我矛盾,维稳为先”的逻辑,忽视民众合理诉求、逾越法律界限,选择警力维稳、强制打压,致使官民之间形成了更直接的对抗态势,加剧了双方对立,结果将一些个体矛盾转化为政府与公众的敌对形态。
当前社会贫富悬殊日益严重,而公权力在维护底层民众切身利益上的不作为、乱作为,则加剧着社会阶层分化和矛盾对立,这种民间戾气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基层政府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思路和方法存在过激之处。有些公权力则被资本和利益绑架,成为某些既得利益者的帮凶,在最应予以着力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屡屡出现缺位错位。
在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社会各界冀望推进全方位改革的背景下,连续发生的暴力事件,理应为政府部门敲响警钟。近日以来,内地各省纷纷加强安保措施,严防火灾等灾害和群体性事件,以为全会“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绝非“运动式”的升级安保即可。
当前社会各领域改革进入攻坚期,体制内外利益集团日益固化,社会阶层流动性减弱,各类社会矛盾积压爆发,出现各类社会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一些境内外反华势力也对中国社会虎视眈眈。在这种形势下,政府部门维稳应转变思路,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两手”模式。一方面,积极贯彻民族宗教政策,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另一方面,转变执政思路,“把权力装进笼子”,改变传统维稳思维和模式,同样是防范减少各类暴力袭击事件的题中之义。
事故现场:
山西省委附近连续发生爆炸 疑似自制炸弹
山西省委门口连环爆炸 消息称1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
山西省委门口发生连环爆炸 炸药埋在绿化带里
山西省委门口发生多次爆炸 20车辆受损
山西省委门口发生数起小型爆炸物爆炸 1人受伤
山西省委门口发生连环爆炸 路人:听见7声爆炸声
现场图片:山西省委门口发生连环爆炸 爆炸残留物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