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毅身着皮夹克。

皮夹克同样陪伴着共和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度过解放战争的三年时光。
20世纪60年代,共和国在建设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时的中国资源紧缺,带拉链的服饰成为紧俏的产品。在当时,夹克被认为是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标志。所以,夹克服在这个阶段一度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吹响号角,夹克才终于回归到人民的生活当中。不过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物资较为短缺,西装、中山装、夹克是男士仅有的几种服装样式。
那时,我国民众最常见的装束是绿军装、灰色中山装。皮夹克由于其较高的价格,成为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而布夹克则由于其简洁、轻便的优点,迅速取代昔日中山装、绿军装的地位,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代表性服饰。在1983年首次直播的春晚上,代表工人形象亮相的演员姜昆就穿着夹克衫。
此时领导人衣着在正装上的改变是“开放了领口”,西装替代了中山装。而在便装方面,便捷朴素的夹克衫受到领导人们的喜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尤其喜欢穿夹克衫。
在1992年南巡期间,邓小平同志主要身着灰白色和深蓝色两件夹克衫。夹克衫是邓小平极具代表性的装束,可以作为体现国家转变时期的领导人的一个符号。既显亲切随和,又表现出解放思想、敢于开拓的胸怀和决心。
1992年1月邓小平视察深圳身着的两件夹克衫。
2004年8月,《世纪伟人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公开展出。其中一件展品格外引人注目:一件深蓝色夹克衫,纽扣间距都是十五厘米左右,但最下面一颗纽扣离衣服下摆只有四五厘米,显得非常不协调。
原来,当年邓小平视察南方之前,女儿给他买了这件夹克衫。回家试穿发现下摆长了一截。邓小平舍不得把这件新衣服搁置浪费,就让裁缝剪掉一截下摆。在整个视察南方期间,这件灰蓝色夹克是邓小平的两件主要外套之一。他就是穿着这件纽扣不协调的夹克衫,站在罗湖口岸,深情地眺望香港的。
小平同志的节俭朴素、亲切随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观众感慨道:“小平同志真是太俭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