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中国时政 > 中国聚焦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一周十大政经事件(5.5~5.11)

  国企混合所有制方案已上报

  记者获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方案日前已经上报国务院,该方案明确了国企的分类原则,并以此决定民资的参股比例是否设上限,同时还提出了引入民资的路径。

  “除了少数涉及国家安全的国企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外,其他形式的国企都可以引入社会资本,一些竞争性行业不会设置参股比例上限,比如房地产行业,是鼓励民资大举进入的。”5月8日,一位接近国资委并了解相关改革方案的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

  随后,本报记者向国资委核实上述情况,但截至发稿前未得到答复。不过,中石化、中电投、国投集团等央企已开始践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这些改革举动也印证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原则和方向。

  方案已上报

  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民资能入股哪些国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资参股的比例是多少,能否控股,以及入股路径等。于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提出,在具体实施中,要分类进行研究,分类提出改革措施,不搞“一刀切”,实行“一企一策”。

  “民资股权占比到底能达到多少?首先要考虑入股的这家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国家战略中处在什么位置上,国家对它要不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上述消息人士称。

  据该人士介绍,国家控制最严的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这类国企所在的领域不可能放开。另外还有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因其采用的是国有独资形式,所以不会向民资开放。

  除了国有独资企业外,国有绝对控股和国有相对控股两类企业,均可以引入社会资本。

  而国资委提供的思路是,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

  本报记者从上述消息人士处获悉,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并未明确民资参股的具体上限数字,但方案提出,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包括机制需要、资金需要等来确定股权比例。

  国资委一位官员也对本报记者说:“一些国企负责人也来委里问过参股比例的问题,委领导也没给出个具体的数字,但说可以尽量低,只要能保证相对控股就可以。”

  “因为国资降低股权比例,就是为了引入更多有信用、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该官员称。

  上述消息人士认为,按照方案的表述,电力、电信、石油、石化、铁路,包括资源开发等领域都可以放开,率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事实上,中石化已拿出油品销售业务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了泰康人寿和江苏悦达作为战略投资者;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也将允许民资参股部分中电投旗下子公司和建设项目。

  “尽管相关改革方案还未正式出台,但现在总的原则就是,有一些明确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往前推,容易干的先干。”上述国资委官员说。

  全国工商联今年在两会上建议,国有资本应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或者只保留参股权,通过减持、增资扩股和发展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

  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国有资本不需要控制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全部退出,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民资入股比例将不设限制。

  “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出台以后,将由企业自己提出来,什么样的股权结构比较好。但作为出资人,国资委要考虑国家的需要,这个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由此提出国资占多少股权更合理。”上述国资委官员称。

  改革难点待解

  在部分国资人士看来,走混合所有制道路是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有效途径。国资委公开的数据显示,央企及其子企业引入非公资本形成混合所有制的企业已经占到总企业户数的52%,超过半数的央企属于混合所有制企业。

  上述国资委官员表示,经过多年探索,国企引入民资的方式已较为规范,可以通过产权市场、股票市场、吸引股权投资基金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

  “通过参与国资改造、参股国资项目、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民营经济将在资本金、投资领域、竞争力等方面获得极大提升,小企业做大、大企业做强,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一位国资专家说。

  不过,对于民资来讲,情况并非如此理想,中石化的油品改革也有前提,就是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不超过30%,而中电投也提出民资参股比例最多三分之一的上限。

  一家民企老总对记者说:“如果只是作为财务投资者就没太大的意义了,最终的决策权还在国企手里,表面上是进入了垄断行业,但说白了,还不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吗?”

  以往,国资的混合所有制更多从本位主义出发,民资进来只是点缀和陪衬。“高兴了,让你多说两句,不高兴就关闭合作大门。”很多民企感叹,和国企合作劳神费力,不但没话语权,更别提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

  部分垄断行业的国企负责人也对混合所有制怀有疑虑,他们坦言:“一提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很多国企心里都害怕。”

  “如果民营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旦有项目亏损,那就完了,因为完全交代不清楚。所以,我们对民企入股还是有些顾虑。”全国政协委员、华电集团公司原总经理云公民称。

  民企能否玩转混合所有制也存在隐忧。一位国资专家称,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求其自身弱化家族人治、不搞任人唯亲,破除小生产意识,但很多民企都是家族制,进入混合所有制的门槛都没达到。

  即便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会突破公有、非公有的所有制限制,但是实际操作也不是那么简单。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尽管中石化放开上游和下游垄断,民企可以销售成品油,但国企未必愿意供给他们成品油,在成品油进口没放开的前提下,民资虽然可以投资加油站,但却无法稳定经营。

  此外,推进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首先要取消行政级别。“有的国有企业是从过去的部级单位转化而来,老总还是中央委员,本身就不是市场主体,要和民企搞混合所有制几乎不可能。”保育钧称。

  国企配套改革仍然非常迟缓,这也将制约混合所有制改革。上述国资委官员表示,“三项制度(即劳动、人事、分配)改革”是最基础的改革,但现在国有企业好多都面临改不下去的局面。

  重庆国资改革:2/3国企将成混合制

  另据重庆日报报道,5月8日,重庆市国资委转发了《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力争通过3-5年扎实推进,2/3国企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80%以上的竞争类国企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之后,各地国资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包括安徽、上海、贵州、天津等都出台了相关改革方案。

  重庆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部署。几易其稿后,今年5月8日,重庆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正式出炉。《意见》制订了改革时间表和量化指标:

  未来3-5年,2/3左右的国有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培育3-5家具有全国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打造10家左右中国500强产业集团;竞争类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

  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时,《意见》提出了向社会资本开放的重点项目,在铁路、高速公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加大公共服务类企业非主业资产的剥离重组力度,开放竞争性业务,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

  此外,《意见》还首次提出了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等。

  • 责任编辑:宋代伦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