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党政机关与党报讽刺的尺度
当下落马贪官的情色奢靡生活,总能吸引众多围观者的目光,但中央纪委网站刊登的30幅漫画中,没有一幅是直接体现情色腐败的,甚至没有出现情妇等语言与画面。
在中央纪委网站上,有一幅名为“游戏”的四格漫画。第一格“调查”是一个正在通话的电话筒,第二格“研究”增加为四个相向的电话筒,第三格“落实”中的电话筒纠缠在一起,第四格“结果”连纠缠都没有了,一片空白。
这幅讽刺官场作风的“游戏”是中央纪委网站“网展”漫画之一。
如果将“游戏”翻译成语言,其实就是一个很流行的段子——狠抓就是开会,研究就是推诿,落实就是动嘴,检查就是宴会,政绩就是神吹,汇报就是掺水。
段子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讽刺,但讽刺并非段子独有的功能。漫画、杂文、民谚等等都是讽刺现实的方式,而且在党政机关、党报党刊中运用更多,其讽刺的尺度,可以成为段子的借鉴。
用漫画讲出自己的缺点
如同现在几乎全民都在看段子一样,曾经也有一个全民看漫画、画漫画的时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第一个把讽刺漫画当成专门事业来做的,是人民日报。1979年1月,人民日报把出版漫画增刊的计划报送中宣部,报告规定这本漫画刊物的内容包括: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对社会生活中一切违背党的原则,有碍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作风,给予善意的批评。
在此之前的1976年,当时的党中央领导曾授意人民日报,把批判“四人帮”的漫画编印成册发送全国。不久,全国大小城镇、边远基层,处处复制出大幅宣传漫画张贴、展览。但当人民日报申请,将其中12幅比较精彩且无其它副作用的作品刊登在报纸上时,却没有获得同意。
不过,这次申请就顺利多了。3天后,时任中宣部部长胡耀邦就批准说:“同意你们办这么一个副刊。”
据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英韬曾回忆称,创刊一开始,这份名叫《讽刺与幽默》的小报即在广大群众生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人们囿于10年政治思想生活的沉闷,通过这份批评性的刊物得到了感情上的宣泄和满足。
“那时刚刚粉碎四人帮,大街上人们穿的衣服都一个样,《讽刺与幽默》的创办好像突然有人穿了一条连衣裙、喇叭裤,可以说点东西了。”参与《讽刺与幽默》早期工作的编辑回忆称。
“由人民日报创办《讽刺与幽默》,说明共产党愿意有不同的语言,通过漫画说自己的缺点。”一名人民日报的老编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