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农民子弟上学就业的重要性,是否也就是因为要打破这种阶层固化?
答:对,所以李克强担任总理后,新一届中央政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实施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的要求,为打破这方面的阶层固化做了大量工作。仅2013年全国贫困地区农村上重点高校的人数就比上年增长了8.5%;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已实现就业。把类似的利益关系调整到位,不断释放新的改革红利,真正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我们的改革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和更为持久的社会支持。
坚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同样可以梳理出党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突出;一些领域里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和高发,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严峻。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在于深化包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特别是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赢得社会高度共识的另一个原因,是突出了三个“进一步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也是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同时能够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越性更充分体现出来。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突出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最带战略指导作用和全局指导作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还突出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突出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了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突出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突出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过去的改革往往是某一方面的单兵出击、单项改革。比如,以往在治理中国的房地产乱象时,只是就房地产论房地产,没有看到房地产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问题,必须联系我们的土地制度和土地财政,还要联系城乡二元结构、税收制度等,单纯在房地产价格上采取限购限价等治理措施,很难治到根子上。
总而言之,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能够获得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的原因,一是坚持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当大家都来共同关注和聚焦研究怎么解决当下中国存在的紧迫问题时,认识就容易统一;二是做到了几个突出,当大家都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的几个突出去认识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时,也就比较容易达成思想共识。
我认为,改革共识的形成,不仅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个《决定》,打胜这场改革攻坚战同样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巩固和扩大全党全社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最大公约数、最高共识度,很关键的一条是要坚决防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思想认识上的种种片面性,即便是深刻的片面也不行。有一些片面性的思想认识乍一听、乍一看,似乎很深刻,但这种深刻的片面往往离真理更远。列宁说过,“真理只要向前一步,哪怕是一小步,就会成为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