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都有那些片面性的解读呢?
答:从现实情况看,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思想认识上的种种片面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两句话抽离成一句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抽掉了其中任何一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不完整了。
为什么要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在实践中开创了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进程上,我们党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最根本的任务也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从十八大报告的这一段重要论述中提炼和归纳出来的。
问:这就是您之前谈到的走什么主义的问题么?
答:是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这第一句话,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和国家制度改革、完善、发展的根本方向,从根本上讲清楚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也可以说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党要搞什么“主义”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第二句话,规定了我们党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不是离开这个制度框架另起炉灶;同时也讲清楚了我们党要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应当看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的这两句话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前者包含后者,后者服从服务于前者;而且总目标中的后一句话还揭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只有这两个轮子一起转动起来,我们的国家制度现代化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和发展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解决。
李克强总理在本次政府报告中提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这个社会共治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以下四个层面去推进国家的现代治理:一是法治中国,二是共治社会,三是自治基层,四是德治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现代制度体系。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化,而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问:请您具体解释一下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个问题?
答:法治中国,就是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共治社会,就是注重运用法治方式,更好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比如说环境治理、食品安全治理、对大量存在的医患矛盾的治理、甚至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这些如果光靠政府治理显然不够。要把社会组织广泛动员起来,把民间力量广泛动员起来,也把企业的力量广泛动员起来,这就是社会共治。再加上自治基层和德治公民,通过这样一种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党和国家各级干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在一些犯思想认识片面性错误的人看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的第一句话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他们只热衷于解读第二句话。这样做,无疑就抽离了两句话中管总的、管方向的、灵魂的东西。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专门讲了这个问题。这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眼光敏锐,善于见微知著,并且把这个问题提到了不能片面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高度。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理解上的片面性不是个别的。比如,一些人只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讲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实这后面一句话同样很重要,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应对,让我们、也让世人都看到:一些西方国家那种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同我国有国家宏观调控相配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作用能不能仅仅是充当守夜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搞市场取向的改革,其难度和复杂性恐怕是世所罕见的,政府仅仅起一个守夜人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一度曾踏入过泥潭,比如搞教育产业化、医疗产业化,曾引发很多争论。那些应该市场化的长期没有市场化,而不应该市场化的却市场化了,这就给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诸多问题。比如,一部分城乡居民看不起病、住不起房、上不起学等问题集中出现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阐述,表明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既要建设强市场,也要建设强政府和强社会,当然这是在各自该强的领域里强。只有这三者都强,才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政府、市场、社会的要求。
片面性的再一个表现,就是只讲分好蛋糕,不讲做大蛋糕。在十八大召开前,我国曾有过一场“蛋糕之争”:到底是先做大蛋糕重要,还是先分好蛋糕重要?当时,我恰好先后去陷入这场争论的广东、重庆这两个地方做过宣讲工作。当地干部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说,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正确方针是:要在进一步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蛋糕。单纯强调某一个方面,都是犯了习总书记指出的盲人摸象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