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中国时政 > 中国聚焦 > 正文

热闻

  • 图片

评论:周永康案、四中全会与中国法治

\

习近平 资料图

  文/张广昭

  7月29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周永康案立案审查。周永康因此成为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常态政治中,第一位因涉嫌严重违纪而落马的政治局常委。

  在中国的政治体系里,政治局常委无疑是权力影响巨大的政治精英。习近平能够打破中共30多年以来“刑不上常委”的不成文规则,不仅反映了他的执政权威和反腐决心,更是对中国法治的一次重大改革布局。它无疑将影响中国的国家兴衰和中共的未来存续。

  在这次惯例研究经济问题的7月政治局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议题。这与以往有很大不同,90年代以来的4次四中全会,3次议题与党建相关,1次与国企改革相关。但把“法治”作为四中全会的核心议题,这是首次。这说明,习近平等领导人意识到,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下执政,必须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制度治理国家,必须扭转司法衰败的颓势,重新树立司法公信力,让中共干部和普通百姓从内心里信仰法律、敬畏法律。

  无论是司法界,还是民间,普遍感受过去几年中国法治存在一定程度的倒退。中国的法治进程往往渗透着高层政治精英的偏好、选择。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领导人是真心想搞市场经济,想要把法治结合起来,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党政系统还是人大系统,法治的理念都备受重视。

  但是近些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新一轮司法改革体现出鲜明的“群众路线”方针,进而改变了之前司法改革中由法院改革所日渐凸显的审判独立、法官独立所带来的司法现代性趋向,日益凸显“人治”现象。突出表现为,滥用劳动教养制度,强硬维稳导致“黑监狱”出现,暴力执法、“委托暴力”,司法干预、司法腐败现象严重。在“维稳”大旗下,出现了大量侵犯人权、践踏司法的事情。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更是造成司法公信力流失严重。


专题:周永康接受审查

策划:中共反腐大业

独家评论:

纪硕鸣:周永康落网的三大突破

独家快评:周永康落马的四点观察


郑曼玲:周老虎落马 彰显习核心掌控全局能力

独家解析:

周永康落马打破“刑不上常委”惯例

解读新华社措词:周永康的两种命运

周永康的江湖

  • 责任编辑:郑学友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