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今天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 (来源@儒家网 微博)
大公网北京9月24日电(记者辛忠)2014年9月28日,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今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孔子诞辰研讨会和讲话,也是习近平继去年十一月参观曲阜孔庙并发表讲话、今年“五四”到北京大学牵手中华孔子学会会长汤一介之后,第三次与孔子和儒家进行互动的“大动作”。这一高规格纪念,将成为外界观察中共执政风格和文化理念的重要参照。
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以“儒学: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会议主题,从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以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融合,“横纵”两个维度阐述了思想文化在维护和平,推进发展中的作用。
在“纵向”维度,习近平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在“横向”维度,他认为,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去年,习近平在曲阜孔府考察期间,曾公开表达了对孔子及传统文化的态度。在今天的讲话中,一个颇具看点的内容就是习总如何评价孔子和儒家思想。习近平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讨会上,习近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看法,他认为传统文化可以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提供启发。习近平强调,当代人类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同时,习近平提醒,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因此,要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如何对待孔子和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曾经是不同时期国家政治形势和社会思潮的标签。“文革”结束后,传统文化在中国逐渐恢复了其应有的地位,虽然同期有西方文化大规模涌入,但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而官方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包容推崇,也成为儒学重回主流文化视野的重要原因。
1984年,中国孔子基金会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批复成立。1994年,国际儒学联合会立,时任最高领导人江泽民接见了与会代表。2004年,时任最高领导人胡锦涛批示将孔子的家乡济宁建成“中华文化标志城”,并将对外汉语传播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层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增无减,习近平更是在多个场合表态传统文化对当前治国理政的重要性。有政情观察人士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共执政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治理工具,习近平对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增加文化认同和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视超过以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