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8月CPI录十个月来新低 宽松政策仍可期

  大公网9月9日上海讯(记者倪巍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中国CPI同比上涨1.3%,较前值回落0.5个百分点,录去年10月来新低,且连续第4个月回调;当月,PPI同比负增长0.8%,跌幅较前值收窄0.9个百分点,该数据已连续第8个月呈现改善势头。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指出,8月CPI同比回落与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较多有关,而去年同期食品价格基数因素亦抬高了今年8月的对比基数;环比看,上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4%,非食品价格环比持平。

  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师姚少华提醒说,去年8月高基数因素,及今年8月鲜菜、鲜果、猪肉等食品价格的大幅回落,是造成上月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调的主因。

  “上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扬0.4%,虽较7月0.2的跌幅明显回升,但受去年同期食品价格高基数影响,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从3.3%的前值,回调至上月的1.3%。”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猪肉价格同比大幅回调,是8月CPI走低的主因,CPI同比0.5个百分点的落幅中,有半数由猪肉价格贡献。他并指,尽管8月油价调降带动交通、通讯价格明显回调,但受房价上涨影响,房租价格快速攀升,鉴于非食品分项变动较小,且消费仍续弱势,非食品价格在后期难现上涨。

  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分析,8月猪肉价格的显着回调,造成了同期食品价格的明显回落,这是当月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的主因。此外,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上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虽现回调,但环比价格却仍呈升势,这造成当月食品价格同比、环比走势出现背离。

  基数效应促PPI降幅收窄

  PPI方面,余秋梅指出,今年以来PPI同比降幅逐月收窄,7、8月受去年低基数影响收窄幅度较大。环比看,PPI变动呈现多重变化;首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涨幅明显扩大;其次,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由降转升”;最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从7月“上涨”,转为8月“下降”。

  姚少华相信,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强,国内供给侧去产能带动的有色及黑色金属价格回升,及去年低基数因素,是8月PPI降幅继续大幅收窄的主因。

  “年初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未现持续下滑,且国内工业原料和金属价格持续回升,这是带动PPI同比降幅逐月收窄的重要因素。”刘学智补充说,去年PPI低基数因素、国家对过剩产能治理力度和进度的加大,及去年以来稳增长政策在基建领域发力后对工业领域需求的带动等,亦对年内PPI的改善起到了支撑。

  中国无通胀或通缩压力

  展望未来CPI及PPI走势,姚少华预计,尽管未来数月CPI基数依然较低,但随着猪肉价格的见顶回落,及后期鲜菜、鲜果供应的增加,未来CPI同比或在1.5%左右徘徊,“今年全年CPI同比涨幅预计为1.8%”。他并指,随着去产能的持续推进,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未来数月企业盈利状况料续改善,且PPI或重返正增长。

  “上半年CPI的上扬一度引发市场对滞涨的忧虑,目前看猪肉价格、极端天气因素对CPI构成的短期波动不足以改变市场整体需求疲软的现状。”刘东亮判断,8月或是年内通胀的最低点,鉴于蔬菜、原油等价格低基数因素,本月后CPI料再度上扬,并在10月达到反弹的最高点。

  刘学智说,在不出台强刺激货币政策前提下,充裕流动性推高下半年CPI的概率不大,“年内CPI料续平稳运行,中国不存在明显的通胀或通缩压力”。他并预计,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将低位震荡,国内大量稳增长政策的陆续落地,将改善下游市场需求,并带动工业出厂产品价格企稳,综合PPI同比基数逐月收窄因素,年内PPI同比增速料渐回升,并可能在四季度转正。

  经济承压 宽松政策仍可期

  8月中国CPI同比涨幅明显走低,分析称,年内中国料不会出现通胀或通缩压力,尽管CPI的显着下行打开了货币政策的空间,但现时经济市况下,中国央行恐难大幅放松政策,预计年内难见降息,但降准依然可期;此外,信贷、财政等政策料在短期经济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月CPI走势表明,通胀压力在可见时间内不会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构成制约。”招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时间窗口仍未关闭,年内政策再度宽松的概率仍大,但政策变动仍有赖宏观经济的实际表现。他说,尽管PPI跌幅的收窄,及被动补库存推动,将令工业生产出现回升,但亦会压缩政策出台空间,不过,内部因素看,新一轮地产限购的陆续出台,及下半年财政支出力度的不足,或对地产、基建构成拖累;外部因素看,美联储未来的升息将对中国资本外流形成压力,上述因素均支持宽松政策的进一步出台。

  恒生银行高级经济师姚少华说,当前中国通胀压力总体温和,鉴于宏观经济依然承压,不排除中国央行继续使用降准,甚至降息工具的可能性,且央行料仍续使用包括抵押补充贷款、中期借贷便利、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维持较低融资成本。

  “现时CPI走势下,决策层无需借助货币政策稳定物价,货币政策料续稳健,预计年内中国央行不会使用降息工具。”交银金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指出,若本季中国经济再度承压,且民间和制造业投资增速继续下滑,不排除央行开展降准操作的可能性。此外,年内财政政策将以“稳增长”作为主要目标,决策层料通过加大基建投资力度和进度,对宏观经济起到稳定作用,同时注重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整。

  至于宏观经济层面,瑞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相信,随着房地产投资对经济与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作用的减弱,以及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的减退,下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速或逐步放缓,预计下半年GDP同比平均增长6.5%。她认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未来决策层或进一步加码稳增长政策,藉此实现GDP增速目标,“除保持信贷、流动性宽松环境外,加快推进稳增长改革以可支持经济的增长,预计信贷和财政政策将在短期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年内中国央行应不会降息,但降准概率依然存在”。


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胡明明 DN00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