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海内外媒体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拍摄 资料图片
【大公报讯】据新华社报道:全国政协委员1日陆续报到,准备出席即将于3日开幕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2018年,作为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召开的两会,备受海外舆论关注。
国际文传电讯社国际部副主任格纳季.克里沃舍耶夫表示,中国两会一直以来受到俄罗斯各界高度关注。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超过预期,政府工作报告会全面总结去年发展成果,提出新的经济发展计划。俄罗斯各界尤其关注今年两会中国为发展国民经济会出台哪些新的政策做法,并将借鉴相关经验。
巴基斯坦独立新闻社中国业务总监贾韦德.阿赫塔尔从事新闻工作30年,驻京期间曾参加4次两会报道。他说,在许多巴基斯坦人看来,两会真正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两会出台的很多政策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中国经验可资各国借鉴
卡塔尔通讯社调研部主任哈立德.比纳勒对地区和国际形势有着深入研究,也很了解中国国情。他说,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并重,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同行,在创造经济奇迹的同时,也使社会整体协调进步,为各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推动世界经济復甦的主要发动机,国际社会理所当然格外关注今年两会出台的重要政策和释放的重要信号。
肯尼亚《民族日报》记者迈克尔.奥里多说,近年来非中关系发展迅速,非洲国家经济多元化和工业化进程也离不开中国帮助,中国将如何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中国在消除贫穷、飢饿、疾病等问题上的成果经验也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
墨西哥《墨西哥先驱报》国际版编辑伊斯雷尔.洛佩斯说,许多读者对于“一带一路”等话题感兴趣,报道好两会可帮助推动墨西哥了解中国,分析开展贸易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促进在更多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以合作项目解释“一带一路”
奥里多说,随着去年5月底蒙内铁路正式通车,“一带一路”对肯尼亚人而言已不再陌生。在今年两会的报道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中非合作项目来解释“一带一路”这样的概念,让“一带一路”被越来越多的肯尼亚人所熟悉、认可和支持。
埃及《金字塔报》记者萨米.卡姆哈维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一批词彙早已因媒体的宣传和解读而在埃及广为人知,舆论对这些词彙的理解正在不断加深。作为一种全球治理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也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
巴西《巴西利亚邮报》记者保罗.塔尔索曾在中共十九大期间赴京报道,对中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面貌印象深刻。他说,随着双方经贸往来不断扩大,有越来越多中国品牌走进巴西普通民众的生活。他准备从普通民众可感知的身边事物着手,介绍“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概念,使巴西人更深入地了解概念背后的深层含义。
贾韦德.阿赫塔尔说,“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也是新闻报道中的高频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巴经济走廊直接关系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可以说上至政府、下至民众都关注“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