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物联网环境质量监测系统24小时监测基地大气质量。大公报记者于海江摄
大公网8月16日讯(记者于海江)龙大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抢抓黑龙江省“互联网十农业”战略机遇,顺势而为,积极引进哈尔滨神州精英智慧农业应用管理系统,实现了传统种植业向智慧农业大跃升,合作社108栋现代化农业大棚,现已全部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一举成为哈尔滨市“互联网十农业”食用菌高标准示范基地,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8月14日,记者来到距离哈尔滨市区100多公里的尚志市乌吉密乡九北村龙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采访。龙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曲长江讷于言,敏于行。简单寒暄,采访直切主题。曲长江说,走吧,到我们食用菌高标准示范基地实地看看,会更感性、更具体,让你感受一些物联网、智慧农业的魅力。
滑子菇种植大棚。大公报记者于海江摄
开启智慧农业大门
该基地于2015年4月16号动工兴建,占地286亩,有大棚108栋,总投资3000多万元,以种植滑子菇和木耳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水果、蔬菜。今年4月份,该合作社投资230多万元引进、安装了哈尔滨神州精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神州精英智慧农业应用管理系统”,在尚志市率先垂范开启了智慧农业大门。
该基地四周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具有生产食用菌得天独厚条件。记者走进基地,路面全部硬化、大阳能路灯、108栋大棚蔚然壮观。每个大棚占地360平方米,棚内分8层可摆放30000个蘑菇盘,大棚内的滑子菇、蔬菜长势喜人,垂涎欲滴。
最抢眼的是其引入的“安装物联网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其向一位忠诚的哨兵,全天候24小时监测大棚四周的空气质量。滑子菇棚区,每个大棚上面全部罩上了防晒网,用以降低棚内温度,每个大棚都是钢架结构,全部安有先进的摄像头,最让他赞不绝口是两个“宝贝”—监测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度的两个传感器。曲长江指着大棚门口一个铁箱子说,这个就是物联网智能棚室小管家。只要有网络,物联网智能棚室小管家—智慧农业数据信息平台控制室中心—大棚内设的传感器三方就可以实现联动,数据共享。管理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 和物联网智能棚室小管家对话,远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对这个大棚进行智能化管理。他举例说,信息平台控制室中心如果监测到大棚内缺水,马上就可以洒水。他为记者当场演示,只见他轻点了一下手机屏幕,棚室内的水管开始喷出雾状水花,均匀喷洒在蘑菇盘上。同样可以适时临测和调解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
智慧农业数据信息平台控制室中心,是整个基地监测的指挥中心,六个大显示屏动态监测棚内外一切关键数据,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根据数据对大棚发出各种“指令”。曲长江站在大操纵台下,向记者逐一介绍这些“神器”的功能与神奇。他说合作社彻底结束了以往种植食用菌靠天吃饭的历史,通过棚室种植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铁杆庄稼。过去每棚都要安排20名工作人员定期查看,目前只需要7个人员管理108栋大棚,效率明显提高了,人力成本降低了,一年仅人工费减少支出40多万。每个大棚创造经济效益4.5万元左右,保守说效益增加3倍以上,合作社农民心里乐开了花。
理事长曲长江用手机演示智慧农业。大公报记者于海江摄
村民带地加入合作社丰产增收
曲长江说,龙大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时间不到两年,边平整土地、边建大棚、边生产的“三边”工程,得到尚志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哈尔滨市长宋希斌也亲自来到合作社调研,指导“互联网十农业”生产,九北村村民深受鼓舞。
说到这儿,曲长江一脸的兴奋,九北村全村148户村民带地加入合作社,土地入社有补偿,村民在合作社工作领工资。由于政府支持、村民拥戴,项目建设顺风顺水,做到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
曲长江算了一笔经济帐,第一个生产周期就产出滑子菇970多吨,创产值770多万,纯利润170多万元,有300多吨销往俄罗斯、300多吨供应哈尔滨市场,300多吨被绥化市的一家食品加企业购买。再过半个月,今年第一批滑子菇就会上市。到时候每天2点开始采摘,5点前送到哈达批发市场,6点多钟哈尔滨市民就可以从早市购买到新鲜滑子菇,每天供应7000斤。
食用菌长业链走向深加工
今年该合作社又建设了现代化冷库,又新引进了一条速冻生产线,可以对食用菌、果蔬进行速冰生产加工,冷冻滑子菇粉的口服保健食品正在开发中,延长食用菌长业链,向深加工要效益。
曲长江称,合作社秉承诚信经营两个字,“九北龙大”已打出知名度与品牌,合作社订货要求全部是先款后货。曲长江正在谋划着合作社下一步发展: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过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对单个产品赋予唯一身份证,实现一件一码, 做大做强“互联网十农业”,让“九北龙大”走进千家万户、闯出国门,让九北村的村民家家丰产增收,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