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价值链竞争中形成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抓住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机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可以说,正是通过在国际分工中谋求“一席之地”、甚至成为国际分工中的主导,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获益,实现了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跃升。

  在此过程中,一些承担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大调整任务的区域,瞄准国际国内区域产业分工格局的新变化,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力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服务和配套能力,较强的创新动力、制度和政策优势。

  长春新区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第17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赋予长春新区打造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成立以来,长春新区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抓发展,经济社会取得突破进展,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千亿元。

  站在新的起点,长春新区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及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以“有规模、有整合战备资源能力、有建立全球价值链基础”的主导产业引领开放创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将长春新区建设成为产业发达、创新活跃、绿色智能的国际化新城区。

  长春新区面向国际市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在“一带一路”路线图中,吉林被确定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北线。

  长春新区的设立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为适应国际国内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新变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东北亚地区经济贸易互动,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地位的重要战略部署。

  通过对东北振兴和“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的解读,长春新区紧紧围绕“开放、创新、绿色、融合”核心使命,全面构建新区开放创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打造吉林省实现经济创新型发展增长极和产业战略转型升级新引擎。 

  长春新区通过积极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开放意识强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制造、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和物流产业,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形成以面向全球市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在积极鼓励企业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网络和价值链的同时,长春新区制定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全合作,加强自主研发,大力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整合全球资源,逐步构建起从研发到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条。

  同时,依托长春市高效和科研院所等丰富的科技资源,创造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人才,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培育一批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逐步将其培育成为长春新区的产业领军者。

  创造新供给 释放新需求

  长春新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平台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以“开放带创新、创新促开放”的总体格局,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按照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原则,着力构建“5+6+2”的创新型产业体系,形成先进制造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实现制造、服务双轮驱动,打造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和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

  ——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

  根据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发展方向,整合东北装备制造资源,聚焦汽车、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及供应链管理优化,研究智能制造发展能力,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培育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制造新产业,增强区域产业控制力,依托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将长春新区打造成为中国智能装备制造中心。

  ——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

  立足东北,面向东北亚,适应消费新常态,依托优良的生态本底和优势资源,以健康食品、健康制造、健康服务为依托,倡导绿色消费,扩大绿色消费长效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形成以现代农业为龙头、医药健康为延展、体育休闲为特色的东北亚区域绿色消费中心。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齐宾遥 qiby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