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国家发改委通知印发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指出,到2025年,中国的服务业体系更加完备、产品更加丰富,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支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竞争力提升的功能显著增强,由服务业大国向服务业强国迈进的基础更加坚实。
《大纲》还明确指出,届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60%,就业人口占全社会就业人口比重提高到55%。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现代服务业领导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趋势必然蓬勃而持续。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不断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程度,必然与其现代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程度相匹配。
其中,高端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金字塔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步提高。要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能够保证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长春新区作为以“产业发达、创新活跃、绿色智能的国际化新城区”为建设目标的国家级新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速,拥有创业创新的活力氛围和宽松的产业发展制度环境,资本活跃、高成长性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高,积极布局和发展高端服务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成立不足两年的“新”区,长春新区在新起点起步扬帆,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区域内文化创意载体、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技术优势,到2020年,实现服务业营业收入实现900亿元,年均增长2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6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50%。通过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区域总部,力争引进全球服务业龙头企业1-2户,国内龙头服务业企业3-5户,打造领先吉林省、国内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科技金融 提升集聚区辐射能级
当前,“金融科技”已成为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话题——随着金融与科技之间越来越产生深度地整合与关联,其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加密切的联系。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和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和无限可能。
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科技金融服务业收入实现40亿,将重点发展技术交易服务,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技术交易模式,推动技术交易市场做大做强;发展检验检测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积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专利统计、专利分析、专利预警等专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
长春新区鼓励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业,加快集聚持牌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消费金融业,积极发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基金、创投、风险投资等新兴金融。支持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在新区发展金融后台,完善金融后台服务支持体系,积极发展清算、结算、支付、呼叫中心等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积极发展P2P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众筹模式的网络投资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互联网金融。
万联万通 领导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相结合的“大智移云”,代表了信息技术发展新阶段的时代特征。
长春新区顺应信息服务产业和信息消费升级新趋势,积极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软件、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消费,形成服务业发展新增长点。
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130亿元,引进国内龙头企业1-2户,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
当前,世界各地被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浪潮席卷。
长春新区积极发展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电子商务和信息消费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变革,在改变人们生活和消费习惯的同时,也推动信息化产业快速升级。
通过实施包含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长云计划”,引入大数据、云计算行业龙头企业,深化与华为、阿里等互联网服务企业和软硬件集成服务商的合作;通过重点发展信息识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相关的智能控制、传感器制造、软件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依托区域内软件外包业务发达,软件人才较多的优势,重点发展以工业大数据平台与制造业核心软件为代表的基础工业软件、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工业应用软件;重点发展以玉米为代表的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进口母婴用品、轻奢品、休闲食品为主的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积极推动线下交易市场的线上化,发展O2O联动的汽车、工程机械、农机、机械配件、医药药材等的专业化电商平台;发展移动互联、智能终端、网络电视、数字娱乐、数字出版、移动网络游戏、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网络社交等业态,引导新型信息服务消费。
文化创意产业 向全产业链渗透
当前,在“互联网+”、“双创”等独具时代特色的概念和氛围下,文化创意产业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市场前景。一个创意就能转为一个创客,一个设计就能成就一个企业,一个理念就能创造一笔财富。
以文化创意为圆心,会源源不断的生发出一个不断扩容的财富圈和产业圈。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营业收入达100亿元,重点发展数字版权、高端印刷、高端工艺美术等文化产品;影视传媒、新媒体、旅游会展、信息服务等文化娱乐服务;发挥动漫人才培养优势,打造完善的动漫产业链;积极发展为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的设计、策划、咨询等智力与创意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打造东北地区高端服务外包中心,打造面向东北亚文化创意生态城市。
国际“大通道”掘金物流商贸
经济总是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区域聚集,而且往往伴生物流转运的枢纽区域。
长春新区以空港为依托发展航空物流业,以长春铁路综合货场为依托发展铁路物流,以公路港为基地发展公路物流,打造东北亚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商贸物流产业营业收入达400亿元。
长春新区面向东北亚,通过海港、空港联运,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重点发展重点交通枢纽型货物物流、城市配送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以及物流服务。通过发展汽车物流配送中心、汽车交易市场、农机交易与租赁市场、石化物流园、食品与农产品产交易市场、医药与医疗器械交易市场、城市配送物流园区,建设完善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构建与东北三省优势产业配套的专业化商贸物流平台;通过在主要交通节点规划建设电子商务物流园区,加快布局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产业;推动中俄、中蒙铁路通道,北极通道的建设,发展面向日、韩、俄国际分拨、国际中转等业务;重点发展物流信息平台、冷链物流技术、综合保税、金融结算服务、第三方物流等。
旅游会展 服务业发展助推器
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业态。在新形势下,会展业通过对区域资源的整合、统筹和再配置,是拉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影响力和形象的助推器。
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旅游会展收入达30亿元,将重点打造2个知名会展活动品牌,打造3条区内精品旅游路线,引进5家以上国内外大型旅行社。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25%,会展总产值年均增长20%。
据了解,长春新区将重点发簪会议会展。建设东北亚国际博展中心,组织筹备“中国国际智能装备制造博览会、中国国际生物科技论坛”等一批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家级论坛和博览会,丰富平台活动内容;积极争取朝核六方会谈永久会址落地长春新区。
争取韩国、德国、俄罗斯、美国、日本、芬兰六国驻长春领事馆、东北亚六国、中亚五国、欧洲各国驻东北贸易代表处、韩国产业研究院、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国际智库等入驻新区。
长春新区积极谋划国国际机器人大赛、国际滑雪冠军挑战赛、美国冰球联盟中国行、长春国际飞行技巧挑战赛等一系列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赛事,提升城市国际化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发展。
此外,依托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4A级旅游景区)、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等多种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体育健身、冰雪旅游等都市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会展业的高速增长,带动餐饮、酒店、娱乐、商贸等相关产业同步快速发展。
健康养老服务业提升幸福指数
养老服务业关乎民生幸福指数。预计到2020年,长春新区健康养老产业可实现收入100亿元,引进国际、国内健康养老龙头企业2-3户,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0户,向高端健康养老产业链布局。
长春新区将依托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良好生态资源,全力培育健康养老、医疗服务、保健疗养、康复体检、养生服务等多功能业态。重点发展高端养老、养生服务、病后康复、医疗服务、高端体检、休闲娱乐、健康监测等。积极引进国内外医疗、养老、健康管理、护理、康复、保健、疗养、体育健身、商业健康保险机构等企业和项目,鼓励国际知名品牌管理公司参与健康养生产业的管理。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