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生龙在早前离开广西之后,已赴任中纪委驻住建部纪检组长。(资料图)
原标题:副部级纪检干部的最高任职年限
大公网特约评论员 宇文
中共第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前后,涉及省级党委纪委书记、中纪委监察部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主要领导(纪检组长或纪委书记)的数个经“中共中央批准”调职的副部级纪检干部调岗的消息,给我们勾勒出了纪检系统副部级干部最高任职年龄的大致上限。
1月2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发布摘自《中国建设报》的消息披露,稍早前卸下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区纪委书记并“另有任用”的石生龙,已接替杜鹃担任住建部党组成员兼中纪委驻部纪检组长一职。而广西纪委书记则由原任福建省纪委副书记的邓卫平擢任。
石生龙(满族,1955年10月生,辽宁庄河人)今年59岁,2008年“空降”主政广西纪委之前,曾担任中纪委驻最高检纪检组长2年。邓卫平(1955年11月出生,江苏南通人)与石生龙同龄。而杜鹃(女,1950年10月出生,河北深县人)在去年10月已年满63周岁。
另一条引起纪检系统副部级干部职务联动的消息是中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长的换岗。2013年12月19日,中央批准:金书波接替郭炎炎任中纪委驻工信部纪检组组长。金书波的西藏自治区纪委书记职务随后交接给原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的王拥军。
金书波(1953年10月生,北京人)去年10月年满60周岁。郭炎炎(1949年9月出生,江苏常州人)在去年9月时已年满64周岁,他曾长期在海军航空兵服役,2002年2月升任海军航空兵部参谋长,2005年起先后担任中纪委驻国防科工委、工信部纪检组长。
不大熟悉具体细节的读者可能会对上述6位纪检系统副部级官员的任职年限有些“疑惑”:因为按副部级官员一般60周岁左右不再担任一线副部级职务的“惯例”,2010年前后已届耳顺之年的郭炎炎、杜鹃早应卸任,而2013年已年满60岁的金书波也不应履职。
不过,这种“疑惑”可能随着知悉一个在中国时政报道领域里广为传播、但未经官方证实的背景信息而消解,即省级党委纪委书记和中纪委派驻机构主要领导的任职期限较一般副省级干部放宽3岁左右。郭炎炎的案例说明这一部分官员任职年限区间最高甚至可至64岁。
知悉这一惯例后,新任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兼区纪委书记邓卫平以59岁年龄履新就不难理解了。这位由正厅级异地擢升至副部级的纪检系统干部大致还有将近一个任期的任职时间。《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规定,“党政领导职务每个任期为5年”。
这种纪检系统副部级官员延长的政治生命还可以解释很多中国政坛中的现象。比如今年1月省级“两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60岁左右兼任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等职的省级党委常委们转岗至同级人大或政协,但却鲜见同年龄的省级纪委书记有类似的转岗案例。
近期转岗省级人大常委会任副主任或政协副主席的省级党委常委(包括异地调任)有:山西的金道铭、天津的散襄军、江苏的蒋宏坤和杨新力(江苏省政协副主席)、辽宁的赵国红、海南的姜斯宪(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河南的刘春良等等。
另外,根据上述“惯例”预测,生于1951年的现任省级纪委书记们在2014年卸职将是大概率事件。由此,如果现任河北省纪委书记臧胜业(1951年2月出生)、辽宁省纪委书记王俊莲(女,1951年3月出生)在今年内卸任,你可能就不那么惊讶了。
(编者按:本文作者宇文是大公网《中国政情》特约撰稿人。该栏目着重“追踪时事热点,透视政治动向”。为该栏目投稿邮箱:wangjun@takung.cn)
(本文版权归大公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