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12月30日下午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中央关于天津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春兰主持并讲话。(天津卫视12月30日晚间视频截图)
大公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王俊) 12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之后,多位正部级官员的职务开始陆续调整。其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春兰卸任天津市委书记,调回北京执掌中央统战部,从而提升了该机构的党内地位。
新华社12月30日下午宣布,“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孙春兰同志不再兼任天津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黄兴国同志代理天津市委书记职务”。随后,新华社31日披露了孙春兰的新职务:接替稍早前落马的令计划兼任中央统战部长。
孙春兰(1950.5)是河北饶阳人,1969年从辽宁省鞍山工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毕业后进入鞍山钟表厂参加工作,此后的36年间一直在辽宁省任职,历任鞍山市妇联主任、省妇联主席、省总工会主席、省委常委、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等职。
2001年,孙春兰在接受《大连日报》专访时说:“我是工人出身,我对工会组织有着非常深刻和特殊的感情。”与工会系统“结缘”的孙春兰在2005年11月底离开辽宁,进京担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晋级正部级官员序列。
在全总的4年间,孙春兰以主持起草《劳动合同法》为外界熟知,该法已于2007年全国两会时与《物权法》一起获准通过。随后,已拥有十五、十六两届中央候补委员资历的孙春兰2007年10月首次入选中央委员,为后来成为地方大员埋下了伏笔。
2009年11月,孙春兰“空降”福建,接替调往河南任省委书记的卢展工主政福建。这位新任“海西掌门”也成为其时至今唯一的女性省委书记,同时也成为共和国史上继万绍芬(1985年至1988年任江西省委书记)后第二位女性省级党委一把手。
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在省部级正职岗位上历练了7年的孙春兰入选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建政后首个直接“入局”的女省委书记,她之前的如吴仪、刘延东等都非直接在省委书记任上当选。随后,孙春兰在2012年11月接替张高丽执掌天津。
主政天津刚满2周年之际,孙春兰在2014年12月底再次回到北京工作,接替落马的令计划兼任中央统战部长。孙春兰也由此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在2013年3月组建完成之后,25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首位调整职务的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今次执掌中央统战部后,孙春兰也成为该机构自32年来首位身兼政治局委员的部长。自乌兰夫1982年卸任之后,中央统战部部长一般由全国政协排名第二的副主席兼任,偶尔也曾出现过政治局候补委员或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任的案例。
中央统战部的主要职责包括处理有关民主党派、工商联、非公经济、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和海外社团、党外知识分子等方面的工作,并负责开展以祖国统一为重点的海外统战工作,负责党外干部的政治安排,协助有关部门管理省级党委统战部长等。
与中央统战部长在2014年12月“入局”对应的是,随着中国新型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迅速增多,地方统战部门的地位不断提升,这在人事层面集中表现为:省级党委统战部长“入常”的人数从2000年左右只有1名迅速增加至十八大时的20多名。
省级统战部长陆续进入决策层释放了中共构建“大统战”的信号。2012年,《瞭望》引述中央统战部四局负责人张献生说,“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加强,对于应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挑战,构建完善‘大统战’格局,更好地发挥法宝作用,意义非凡”。
中央统战部官员张献生2012年时针对省级统战部长大规模“入常”的观点,无疑也为中央统战部部长在时隔32年之后再次“高配”中央政治局委员提供了官方解读。
(本文版权归大公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