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海军“海口舰”时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日本今日再度围绕钓鱼岛问题掀起波澜,计划将钓鱼岛打包列入“申遗”范围。这一伎俩并不高明,但选择的时机却耐人寻味。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需要一个安定的政治环境。日本在此次挑起事端,实则是在蓄意给中国添堵、添乱。 钓鱼岛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在外交领域面对的最棘手问题,也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透析中国新领导层外交思路与外交风格的窗口。这个弹丸小岛,既集中凸显出中国在维护海权方面所面临的复杂而严峻的挑战,也是东亚地区首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格局後的直接交锋点,背後也布满美国借重日本“重返亚洲”带来的战略阴影。钓鱼岛问题解决不好,将给南海诸岛带来消极骨牌效应,也将令中国深陷岛链围困。因而绝不容有失。 实施上,无论是习近平还是李克强都对此有清醒透彻的认识。接任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以来,习近平已经考察了陆、海、空、二炮等诸军兵种。在首度外出视察南巡广东时,就专门视察南海舰队,并告诫官兵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去年底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巡航,海监编队维持了在钓鱼岛海域巡航的常态化。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捍卫钓鱼岛的强硬姿态。 而李克强也一贯对海洋工作高度重视。在春节前夕他再度专程前往国家海洋局视察,并强调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更加重视海洋战略研究,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 习近平与李克强在海洋问题上的表态,恰好形成了有机的互补,构成了新一届领导层的海洋战略,那就是军民并举,维护安全与加强开发并重,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强势经略海洋,必将在习李团队的治国理政整体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仅有利於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维护国家主权、实现大国崛起的必然。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采取了强力反制措施,并且日益占据战略主动。日本此次“申遗”,也将与“购岛”一样,沦为闹剧。但中国绝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对日本保持足够的警惕,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多做工作,避免被日本一再捷足先登,牵鼻子走。在下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产生新一届国务院领导和各部委负责人,据传有对日工作经历的外交官有望在外交部门扮演更重要角色。 马浩亮 相关新闻: 驻日外交回忆: 海军巡航钓鱼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