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秦晓鹰:权力寻租吸引力大 年轻一代渴求入“公”

为了保住公职编制、公职职位与公职身份,又有多少人罔顾朝纲,做出许多无视法律的奇事怪事荒诞之事。近期有关部门发现,内地竟有多名因犯罪获刑的公务员,不但没有依法服刑,反而留任在原职位或调任其他职务,继续履行所谓的公职人员的责任并享受所有的福利待遇。

  我们都知道中国公权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要量化这种吸引力究竟有多大?恐怕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不过,从以下一些并非个例的事实中,却能为你提供一个想像的空间:河南某地河道管理所有个年仅15岁,每月工资为1000元、却从未上过一天班的正式职工。经核查,他是该管理所所长的儿子,而且领取这项薪酬已长达6年。这就是说,所长之子从9岁起就成为了端?国家“铁饭碗”的正式职工或者是公务员了!更有甚之的则是,该管理所未满18岁的在编职工竟达到10人,并且多为赵所长的亲朋好友的子弟。

  赵所长之所以能如此胆大妄为,除了对他的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这些外在因素外,其内在的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这具有“铁饭碗”性质的公职职务(内地劳资部门统称为“具有国家编制的在职人员”)实在是太具有诱惑力了。在中国内地,你只要成为了国家公职人员,不但眼下衣食不愁,前程也会宽广无虞。可以想见,为了自己更为了子嗣后辈,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计。这就是“赵所长”们敢于公开长期藐视党纪国法的思想根源所在。

  铁饭碗吸引力大

  是的,为了保住公职编制、公职职位与公职身份,又有多少人罔顾朝纲,做出许多无视法律的奇事怪事荒诞之事。近期有关部门发现,内地竟有多名因犯罪获刑的公务员,不但没有依法服刑,反而留任在原职位或调任其他职务,继续履行所谓的公职人员的责任并享受所有的福利待遇。据笔者所知,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内地在干部制度上就一直在明确执行这样的规定,即公职人员一旦犯罪获刑,就会自动被“双开”。这一“开”即为开除公职,另一“开”则是如获罪者为中共党员也要被开除出党。如今,这些无良之徒不但未被“双开”竟还能堂而皇之地继续操控权柄。面对这等咄咄怪事,我们完全可以想像,这种“破戒”现象的背后又会隐藏?多少幕后交易和不可示人的秘密?

  其实,比保住“铁饭碗”的努力还要辛苦,也更耐人寻味的,则是为了挤进钻进这支“吃皇粮”的公职人员队伍的人们和他们的言行。为了这一目的,多少人多少家庭使出浑身解数,不惜抛洒钱财甚至不惜丢弃尊严和人格,在“潜规则”的引导下去打通关节,去託关系开后门,甚至发展到行贿送红包送大礼。

  如果有人依然对中国的公权力、中国官场、中国式的职业“铁饭碗”具有莫大吸引力表示怀疑的话,那就去亲身感受和领略一下每年全国公务员招考的壮观场面吧。这一被称为“国考”的活动,每年都会牵动千百万人的心结,特别是对数百万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来说,能否成为公务员几乎成了决定命运的生死决战!正是因为这样,在一些部门,实招名额与报考生之比竟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悬殊差异,居然能达到1:10000的惊人程度。

  如果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家公职部门和公职人员队伍中,在公权力的运用中出现了严重的腐败,包括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利用公权力寻租的腐败分子、腐败行为、腐败意识和腐败氛围,那么公权力的正能量不但会大大减弱,甚至会以失去公务诚信的形式而损失殆尽。

  腐败案不断曝光

  更为可怕的是,公权力在由于内部腐败而丧失正能量的同时却迅速增加并施放出巨大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不但可以使国家机器运转失灵,而且还会极大地毒化社会风气,使惟利是图骄奢淫逸等等拜金主义不断滋生、迅速蔓延。更为恶劣的是,这种负能量还会造成这样一种舆论环境,即把公务员等同于以权谋私,把权力视为发财的桥樑和渠道。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丑恶的舆论环境,在一个国家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的情况下,还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成从根本上动摇公众对国家权力的信任,并形成对国家权力合法性的蔑视与挑战!

  中国的国家公职人员无疑是最稳定的工作。而内地频发并不断曝光的官员腐败案件又说明:“权力寻租”现象,即借用公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在公职人员中并非个例。依笔者管见,这种社会现象绝非国之幸事,民之福音。首先,这种公职岗位对公众,特别是对年轻人的强大吸引力并不是为公众服务的正能量,而是来自公权力被腐蚀后施放的负能量。其次,年轻人渴望入“公”的求稳心态,与他们的热情、求新、求变的浪漫秉性完全不同。当中国的青年不再渴望创造和奇迹,只想求稳和发财时,我们就必须警觉:究竟是我们的青年朋友们未老先衰了,还是中国的某些制度化建设需要更新、需要变革了呢?

  作者:秦晓鹰 为资深评论员

  • 责任编辑:铁言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