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秦晓鹰:中共党内整风须“以法为镜”

中共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以为这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党内整风。如若不然,为何要把“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为纠正、横扫之重点呢?

  中共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以为这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党内整风。如若不然,为何要把“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作为纠正、横扫之重点呢?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遏制并清除这四股恶风歪风,怎样才能重新收拢由于执政党中某些人的胡作非为腐化堕落而渐失的威信、涣散的人心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办法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也许是因为此项活动刚刚展开,也许是由于认知上的差距,坊间舆论仍多对此种整党整风形式在当前情势下可能取得的成效持谨慎态度。究其成因,笔者以为首先是由于歷史的经验教训所致。其次则是对道德规劝式的整风是否有效存疑。

  就让我们从回顾歷史切入,看看舆论界的谨慎态度是否确有几分道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已经先后搞了多次整党。例如“清查三种人”、“三讲”、“保先教育”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这些执政党的整党活动,实际上都是整风运动。其目的与内容大体上都有两个:一个是为了取得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在认识上的统一和在行动上的拥护。另一个则是为了改进那些不符合形势发展的工作作风。

  干部作风难以一次纠正

  从把一个时期党的执政理念与施政目标向全党加以宣传、普及,以达于统一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以为歷次整风都是基本成功的。这种被称为“转弯子”的、接受新的政治理念的整风内容虽然带有半强制性,但的确十分有效。想想看,当经过半年到一年的整风,全国城乡无处不在彻底否定“文革”,无处不在歌颂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点的农村改革,谁能不惊嘆中共八十年代初整党的奇效呢?同样,当经过为时并不太长的学习之后,中国大地上便四处飞歌,唱响了支持市场经济的主旋,谁还能怀疑开展“三讲”活动的巨大威力呢?可见,在推行某一政治路线时,党内的整风不但成功,甚至还可用立竿见影来形容。

  但是在另一个方面,即纠正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的种种不良作风方面,或者说是在对党员进行道德作风领域的规劝方面,笔者以为,每次整风的结果都与事先的要求、期望值相差甚远。这种纠风,往往可以奏效一时,却最终不能奏效长久。即便是中共最引为自豪的“延安整风”,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以反对“党八股”为例。延安整风的首倡者毛泽东极为反感官样文章和文牍主义,他把这种文风,痛斥为“瘪三”、视为“懒婆娘的裹脚布”。并且还把清除“党八股”列入了整风内容。但后来的事实又如何呢?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令人昏昏欲睡的“党八股”依然盛行。这些年在中国内地氾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其在文风上的表现就是假大空的“新八股”!难怪一位中共资深老报人会颇有感慨地说,毛泽东可以打垮八百万敌军,却打不跑“党八股”哟!

  上世纪八十年初,中共提出要“恢復五六十年代那样一种优良作风”。并且希望通过党内的转作风去带动全国的社会风气的好转。当时的中共总书记胡耀邦还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即“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遗憾的是,这个“大见成效”的作风改进计划最终不了了之。邓小平后来在谈到这次整党中对作风转变的成效估价时,非常实事求是地承认“我们把事情想得简单了、想得乐观了”“这样搞不行,要立规矩”。笔者以为,邓公这句“要立规矩”的话,实际上是对歷次整风运动中道德规劝内容的反省,也是制度化纠风、常态化整党的发端。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一代中共领导层能把传统的整风模式与制度化治党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党内法规体系和保证该体系的运行机制,把集中整治“整风”与常态化制度化的执政党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治党管党的新突破。当然,在如何将整党整风制度化与常态化的设计中,笔者以为有一个十分重要问题必须首先考虑清楚,那就是习近平在本次活动之初,开宗明义讲到的“照镜子”。

  须以党纪民意法治为镜

  “照镜子”是找差距、找毛病的通俗化表述,是中共党内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但照镜子的前提,要找到真正的好“镜子”,而不是影像模糊的铜镜、形象游移的水镜,或者乾脆是把瘦变为肥,把胖变成瘦的变型镜、哈哈镜!这里说的所谓“找好镜子”,其实说的就是找到衡量是非辨别优劣的评判标准。在官场盛行“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时候,在对官员的评价体系发生严重混乱的现实面前,找这种正确的参照、合格的“镜子”,恐怕不是多馀的话。

  那么,能“照”出差距与毛病,“照”出污垢与病症的镜子在哪里呢?毫无疑问,这面镜子首先应是国法党纪和党章。这面镜子还应该是公众的眼睛。以公众利益为镜,也是使权力脱开利益泥淖,使之回归公众的一个过程。

  除了以党纪为镜、以民众为镜之外,还有一面“镜子”极为重要。那就是必须以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民主法治化为镜、为参照、为标尺。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先进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来要求、衡量、惕励执政党。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在中华民族面临的千年巨变中求得主动,在中国社会经济的急剧转型中获得稳定,在世界正经歷?的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扎实立足。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可见,能不能以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为镜,是考验中共是否能继漠坚持改革开放的惟一的试金石。

  作者为资深评论员

  • 责任编辑:孟浩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