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森晴写真:宣扬环保背后的政经考虑

香港位于亚热带,夏天炎热潮湿,但这些环保分子往往会以“道德塔利班”的方式,把温度计放在中央冷气的出风口处,说冷风的温度低于25.5度,说香港是“冻感之都”云云。且不说取样位置和方法不科学,就连“湿度”这个大大影响人体温感的因素都没有考虑在内,更不用说他们会考虑“个人体质”的不同吧?

  近年,“环保”、“绿色生活”等成了城市人赶时髦的玩意:假日农夫、生态游、环保产品大行其道,只要是和环保沾上边的事物,自然引来“中产人士”的追捧。但在笔者看来,讲环保只是一种政治考虑。

  首先,我们要保护的是什么环境?是没有人类介入的自然形态,还是经过人工修饰的所谓“大自然”?不要以为去一下郊野公园、走一下远足径、做一天假日农夫,就是亲近自然。你们亲近的,只是由“人”去开闢的公园、远足径和田地。只要看看开埠初期的画件和图片,不难发现香港的山头大多是没有树木的“光头山”,而现有的林地,是政府自1970年代起为建立水塘集水区和郊野公园大量植树造林,和少数原居民种植逾百年的“风水林”,才有现在环保分子津津乐道的处处林荫。

  人类和自然搏斗了千百年,我们开始忘了在原始的自然生活其实一点都不好受,只要看看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节目《人在野》(Man vs. Wild)中主持人Bear Grylls在节目示范茹毛饮血和与自然搏斗,便可管窥一二──顺带一提,该节目部分情节被揭发为了营造“一个人与自然搏斗”而造假,可想而知“亲亲大自然”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美好和自然。

  环保分子天天挂在嘴边要保育的自然,其实并不天然。例如售价比一般农作物贵数倍的“有机”农产品,也是由“人”去“开闢”(即是破坏)天然环境,造成“田地”去“种植”出来的“商品”。只是他们声称在过程中的破坏少一点,对人体的害处少一点而已。

  说到底,所谓“环保”和“绿色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些喜欢由人营造出来的“自然”环境下生活,和对自己的健康好一点(当然亦会贵一点)的消费模式而已。但这些环保分子往往会把这种生活方式,冠以道德高地的光环,迫其他人去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以获取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

  香港位于亚热带,夏天炎热潮湿,但这些环保分子往往会以“道德塔利班”的方式,把温度计放在中央冷气的出风口处,说冷风的温度低于25.5度,说香港是“冻感之都”云云。且不说取样位置和方法不科学,就连“湿度”这个大大影响人体温感的因素都没有考虑在内,更不用说他们会考虑“个人体质”的不同吧?

  除了不科学,这些环保分子宣传他们近乎教义的理念的方法,亦使人啧啧称奇。例如国际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竟然用地铁灯箱广告呼吁市民参与节约用电的“地球一小时”!在灯火通明的地铁行人通道上为何要用灯箱背光去吸引别人注意呢?还有比这种宣传更为讽刺吗?

  有人会说:“环保,是为了你的下一代。”其实,真正保护环境的想法,就是连“为下一代?想”的思想也要摒弃──少生一个人,就少一个人去“掠夺”地球仅有的资源。笔者建议环保分子全力推动节育,每个新生婴儿的父母,应缴交“环保税”,去补贴他们生的孩子剥夺决定不生育的夫妇的“自然环境”的损失。若全球实行,则地球的环境,有望在一两代人内得到实质改善了。

  森晴写真

  • 责任编辑:铁言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