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资讯 > 大公言论 > 视角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外媒:欧洲对华重商轻义 和平争端推脱给美国

在欧洲,英国并不是唯一在对华关系上采取重商主义姿态,而将有关战争与和平的繁重事务交给美国的国家。

  卡梅伦此行的特点是叩头叩得过火。英国外交大臣威廉·黑格(William Hague)曾寻求采取一种更加平衡的姿态:尊重中国,但也保持自尊,坚守英国发言和推介自身价值观的权利。但黑格的意见被否决了,因为首相迫切想要与习近平会晤,因为财相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急于提振英国疲弱的出口。

  奇怪的地方在于,欧洲各国政府内心明白,他们从这样的战术得不到什么好处。德国企业在中国做得不错,因为他们生产很多中国人想买的东西。卡梅伦说,他的出访成就了数十亿英镑的订单。而实际情况是,英国企业只有拿出合适的价格才能做成生意。上周我听到一位欧洲高级官员说,北京方面没有回报弱者的习惯。

  欧洲各国政府现在发现,他们自己在配合中国对欧洲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中国承诺优待德国和法国,从而让英国和意大利心情紧张,并鼓励较小的东欧国家抱团开启另一场对话。理论上说,欧盟与中国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这是一个空壳子。中国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欧洲立场一致。这样的欧洲可能“不自量力”。

  卡梅伦的访问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除了充当本国企业的营销经理外,欧洲各国政府在东亚无所作为。他们既没有外交份量也没有军事底气在该地区树立深刻印象。因此最好还是把重任交给美国吧。

  这种方式忽视了欧洲在帮助影响中国崛起性质方面的根本利益——包括战略上和商业上的根本利益。一种可能是,强硬的中国将走上与邻国和美国陷入不可避免的冲突的道路。另一种可能是,中国虽然决心成为一个受到认可的强国,但也意识到,同意合作性的安全安排符合其最大利益。

  欧洲对于这样的选择应当有话可说。它依然是世界最富有、最强大的地区之一。对于一个崛起的强国挑战现状会产生什么后果,欧洲也有大量痛苦经历。以后卡梅伦最好还是将出访任务交给外交大臣。

  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  译者:王慧玲

  • 责任编辑:铁言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