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是作为党的总书记的习近平的主要任务和棘手难题。
这方面,习近平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不俗业绩,总体是合格的。
党要管党,治党重严,这是中共基于历史教训而得出的基本结论。作为宪法规定的中国唯一执政党,在缺乏外界必要约束与监督的情况下,要想党保持“战斗力”,不腐化变质,就必须随时对党的肌体进行清理,清除那些已经或将要腐烂的部分,对此,中共从理论上是意识到了的,也采取了一些必要措施。过去每隔一段时间开展的整风,以及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都是为了保持党的活力。
但也有欠缺的地方,其中最关键的是,未能做到对领导干部,尤其一把手的权力,进行实质性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致使党的腐败加剧,干部作风官僚化,官民矛盾恶化,党面临着“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出现了“两大危机”——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这就是习近平要面对的现实。
要么重生,要么毁灭,对习近平来说,没有第三种选择,所以他只能选择前者。习近平上任伊始,即把改造党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使命。总结其一年来的治党策略,从改作风入手,加强反腐和廉政教育,同时狠抓组织建设,最后落实到制度上来。换言之,作风建设、反腐廉政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是习式治党的四大方面,其中,整风和反腐又是最重要的两翼,它们都服务于提高党的纯洁性要求。
习近平对“纯洁性”的偏好要超过其他的中共领导人。在曾庆红主管党务时期,中共的提法是加强先进性教育,认为先进性是中共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特征。但习近平接手党务工作后,即在先进性后面加上纯洁性,把先进性教育改为纯洁性教育,盖因习认为,先进性来自于纯洁性,没有纯洁性就没有先进性。中共要成为一个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前提是党自身要纯洁,党不纯洁,就无先进可言。所以,习在几年前就发出,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个关乎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当习成为总书记,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去年12月5日,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集中解决所谓“四风”问题,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期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从八项规定一年来的落实情况看,成效还是很显著的。中纪委的统计显示,截至10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19896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实事求是地说,干部的工作作风有所好转。
习式反“四风”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领导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二是强化督察和检查,不搞一阵风;三是制度化。从后两者来看,从中央到部门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规定,加强了监督检查的力度。这些规定涵盖会员卡专项清退、不得新建楼堂馆所、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狠刹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和会议费支出,不得在办证中故意刁难群众等各方面。11月,中央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条例的形式固定化这一系列规定,将反“四风”制度化、长效化。
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更重要的是整风。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名义的整风,是从今年6月开始的,时限一年左右,整风虽然也着眼于“四风”问题,对“四风”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但其目的,更多是要重建中共的群众路线,用习近平的话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失去了群众,就有被倾覆的危险。
专题策划:
相关报道:
相关评论: